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拟申报教育评价改革课题的第二次专家论证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人:褚钰
发布日期:2022-03-24
浏览量:4341
2022年3月21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拟申报教育评价改革课题的第二次专家论证会在线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华师大基教所所长李政涛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方建锋主任。同时与会的还有:浦东教发院李百艳院长、刘文杰副院长、李军副院长、教师发展中心张新副主任、学校发展中心王丽琴副主任、督导事务中心负责人刘朋,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沈晨曦校长,以及课题组相关工作人员。本次会议由教发院李军副院长主持。
论证会共分为三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课题申报内容汇报。
首先,刘文杰副院长围绕教发院拟申报教育评价改革课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区域基础教育教师评价素养指标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暂定名),主要从课题名称、选题依据、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等维度进行了系统的汇报,并就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困惑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并期盼各位专家针对课题申报工作能够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为课题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撑和保障。
随后,课题组成员做了补充发言。张新副主任从课题实践操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如何使教师分类培训与教师评价素养培育有机结合;二是如何不断深化子课题,让更多的业务条线与实验校参与其中;三是如何处理教师主体与教育评价改革其他四个主体的关系问题。王丽琴副主任从科学研究的视角出发,强调本次文献梳理更有质量,研究对象更加聚焦,并对子课题细化的问题与课题成果的设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表示课题团队需要进一步对课题申报书进行细致打磨与深度优化。华师大基教所李栋博士特别强调修改后课题申报书的撰写思路,进而对课题组成员的诸多困惑进行了回应。一是明确研究重心,就是全方位聚焦区域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二是明晰与已有研究的区别,本研究强调动静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以及学术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平衡等;三是解读题目拟定的初衷,并对区域是否要匿名处理提出了思考;四是介绍了学术史梳理的内在逻辑,让与会人员对课题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第二项议程,专家指导。
李政涛教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他首先肯定了两个团队通力合作的文本亮点突出,表现为内涵愈加明确的研究课题更扎实、更实在;丰富翔实的文献综述更有广度、有深度、有清晰度、有精准度;三个层次的研究目标更有学术感和层次感,以及四个评价发展阶段的梳理非常有理论水准。基于此,他和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困惑:一是标题上如何处理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与区域教师评价素养的关系;二是主体上如何平衡教师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评价理论上不仅要强调实践研究,也要凸显理论建构;四是主课题与子课题的数量和内容上要进行重新思考和构建。方建锋主任进行重点指导时,首先从课题改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三多三少”:一是研究重心多,但核心不够;二是研究目标多,但举措不够;三是核心概念多,实践举措不够。具体到课题选题上要处理好浦东区域优势与定位可能带来的局限问题;要明晰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素养、教师教育评价素养的内涵与差异;要凸显出重点在于教师评价素养指标体系建构等。在文献梳理上要加强教师评价素养的研究,做好内涵界定;要加强问题判断依据的研究,提供判断理由;要加强实践基础的研究,彰显实践基础等。在研究逻辑上要同等关注学术逻辑和实践逻辑,体现出实践亮点和区域特色等。
第三项议程,总结讲话。
李百艳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出席表示感谢,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了研究思路,为今后课题的精准申报奠定了基础,明晰了方向;同时也肯定了院内两个团队在课题申报工作中的密切合作和高效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完成了各自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其次是回溯了课题申报的历程,从初步设想到初稿,从初稿到修改稿,充分体现了教发院人教育初心不改,敢于瞄准教育热点问题攻坚克难,勤于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和引领;最后,她着重强调了课题申报工作不仅对区域和国家层面教育评价改革具有重大价值,还是实现“强院兴校”战略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并鼓励和要求院内课题团队要在专家团队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专业指导下,在选题来源、选题技巧、探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上,继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逐步完善和提升课题申报质量,殷切期待我院教育评价改革课题立项有突破性进展。
此次论证会有利于我院课题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推进浦东新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教师发展中心 葛绍飞、褚钰、吴其胜
审核:张新、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