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听见·看见”之教师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发布人:程永琛
发布日期:2022-04-13
浏览量:399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本该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一夜之间,我们的城市——上海,却由于疫情按下了暂停键,车辆停驶、商店停业、学校停课、全员核酸,这我们都猝不及防。
自疫情爆发以来,各行各业的“战士”们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冲击,更多的还有心理方面的危害,面对这样的危害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心理工作者也在这个时候发挥着自己专业的优势,努力找寻适合当下的心理工作渠道,共同为学生的心理穿上一身“防护服”。
一、“疫”路护航,心理树洞
树洞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心怀秘密的小男孩,这个树洞成了小男孩倾诉的对象,于是树洞的含义就出现了:它静悄悄的,只为等那些心中有话要说的人来,讲出心中的苦闷和忧虑,然后如神灵启示般的解决他们的问题。在树洞,你可以记录心情,吐露秘密,诉说心事。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所,让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倾诉,无喧哗,自有声。
面对新冠疫情的卷土重来,我们又一次在家中经历线上学习,居家的学生难免会碰到迷茫困苦的时刻,心里满满的情绪需要被安抚,疑惑和纠结需要倾诉,同学们选择利用心理树洞把藏在心理的困扰向它倾述。“心理树洞”的出现,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倾诉的对象,不管有什么困惑或是烦恼,只要学生有需求,树洞都会给予温暖的回复,为学生的“疫”路护航。
二、解忧树洞,必有回响
而在树洞的另一头,是时刻关心孩子、时刻陪伴着孩子的心理老师,无论你是在吐槽还是在寻求援助,心理老师都努力给与回声。哪怕只是倾听,都可以给孩子们放松和宽慰。
“打开”树洞,其中有对亲子相处的无力感,有对线上学习学业的压力感,有荒度光阴的空虚感以及核酸检测的疲倦感。面对学生们的来信,心理老师一一进行回复,针对一些典型性问题,和心理委员展开讨论,每周四由“拒绝emo”的心理委员纷纷上线展开云广播,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辅导。
封闭不封心,隔屏不隔爱,特殊时期我们将与同学们同行,迎接最终的胜利。
供稿:上海市绿川学校 潘亚丽
选编:程永琛
审核:王伟杰、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