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绿色智慧、创新灵动、适用各学科教师发展的区域研学中心,建设“全国一流教发院”,9月5日下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新院舍建设研讨会。
会议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玉琨,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李文萱,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郅庭瑾等专家指导。浦东新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毛力熊,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慧,浦东新区教育局计划财务处处长朱伟、副处长陆源锋、浦东新区教育局工程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许虹,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及党政班子成员,项目代建、设计、咨询团队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李百艳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李百艳院长以“构建‘研究立交桥’,打造专业‘芯’高地”为题介绍了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功能定位与业务转型。李院长指出,教发院作为研究大院,以助力“引领区”建设为教育使命,以支撑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核心目标,基于全面育人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聚焦浦东教研瓶颈和关键问题,联合多方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变革传统管理模式、传统教研模式,构建全域覆盖、层次丰富、互为融通、便捷有序、动力强劲、开放灵活的区域研究立交桥,进一步发挥专业机构“思想库”、“研发池”、“运维源”、“服务器”、“评价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当上海市乃至全国教育改革的探路者、示范者、引领者。
随后,浦开集团、浦东教发院、迪蓝荣建筑设计分别就项目背景情况、建设需求、设计进展等情况作了介绍。
张人利校长从“定位、定性”谈起,指出地区教育培训研究机构的核心定位为“研究、指导、服务”,主要任务是教育的应用性研究,即教育研究成果转化与实践。张校长建议加强课堂观摩室、共享空间等建设,通过多样空间的打造,创新功能设置,融合数字化管理,灵活空间运用,发挥研究效能。
李文萱院长从“融合”谈起,指出新院舍建设要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结合的教育新生态,结合“五化一体”,加强浦东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1134”体系化建设,深化智慧校园的常态化应用,打造统一数据融合平台,充分利用数据支撑智能化服务,打造数字孪生建设,全面融合业务,提升智慧能级。
郅庭瑾教授从“协同、整合、开放、合作”谈起,指出建筑的环境与空间设计,既要基于机构的定位与目标,更要为之赋能。空间环境布局要颠覆传统、面向未来,体现组织变革,打通工作壁垒,以空间启发思维,以空间带动行为,打造专业服务“芯”高地。
陈玉琨教授从量子学术语“跃迁”谈起,指出科研创造知识,教育传授知识,科研教育则把两者相结合。面向浦东600多所学校及教师,教发院应建设“中试站”,把世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及成果向学校、老师、学生示范应用,通过对知识的发现、探索、研究,引领教师传授学生如何运用和创造知识,解决时代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朱慧副局长指出,新院建设要围绕教发院功能定位,立足国家对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引领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要求,围绕服务全区中小学校、教师的目标,聚焦未来发展功能需求,优化设计方案,重点着眼于研究应用型场景建设,创设智慧、灵动、绿色、共享的空间,打造开放、交互、绿色可持续的智慧院区,打通教育从孵化到实践转变的“最后一公里”。
毛力熊副书记指出,教发院新院建设既要聚焦当下教育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在新院建设中通过功能布局促进改革推进。也要面向未来,创设技术先进、功能齐全,适应未来学校、教师发展的应用场景,实现“观察、观摩、体验、孵化、实践、转化”一体化研学中心。力争打造成在市内成果引领,全国示范推广,国际对话互鉴,全国一流的教发院。
最后,李百艳院长代表教发院,衷心感谢与会专家和领导提出的宝贵意见。后续,教发院将积极行动,大力推进新院舍建设,服务高端研学功能。
院办根据会议记录整理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