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第五周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澧溪中学周阳校区举行。浦东新区“航创”联盟校澧溪中学、育民中学、北蔡中学和临港第一中学参与课程项目展示活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教研员姚军老师、劳动技术教研员管文川老师、上海市“航创”联盟校代表和部分初中“两类课程”中心组成员参加了线下会议研讨,80余位相关教师参与线上观摩。本次活动由教研员祝俊风老师主持。
教学观摩
与会教师分别在线上和线下观摩了四节公开课,分别是:上海市澧溪中学陆铭昊、徐雨欣老师的《船舶与港口》,上海市育民中学张思怡老师的《环氧树脂鱼类标本的制作》,上海市北蔡中学康伟老师的《长兴岛上的物理——零碳船》,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傅安老师《水下机器人下水测试》。
项目展示
澧溪中学徐雨欣老师介绍了“未来航海家”课程。本课程面向不同群体分为三大学习层次:溪课程、江课程和海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即少年航海梦、铺筑丝绸路、海洋竞逐舟、描绘新蓝图。北蔡中学康樱老师介绍了以“长兴岛上的物理”为出发点,着力建设“海洋战略与物理”课程体系。该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对知识的理解、建构和运用。育民学校张雪峰老师以 “蓝鸿铭海洋标本馆”为依托,介绍了学习“海洋生物”特色课程。临港第一中学李亚兵老师介绍了学校“润泽海洋文化,滋养师生生命”的办学理念,提出打造基于“海洋文化”的科技特色课程,编辑了《科考在南极》、《神秘的海洋》、《帆板帆船》等10多本“海之韵”系列校本资料供学生学习使用。
同行评议
上海市实验学校李梦丹老师在观摩了《零碳船》公开课后,在现场与课程授课老师进行了交流。她认为,康老师通过一场小组间的船模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一节有趣又有深度的测试改进的课。通过测试、小组讨论问题、小组合作改进、再测试、再反思的过程,将课的环节层层递进,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值得借鉴和学习。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周杨老师观摩了《环氧树脂鱼类标本的制作》公开课,她惊叹于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她认为,本节课基于标本保存问题这一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思考并深度参与,逐步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值得借鉴和学习。
专家点评
上海市劳动技术教研员管文川老师从2022年新课标角度,强调课程目标的设计要依据新课标,概念需符合初中阶段的核心知识点;其次课堂要回归真实场景,在真实场景中学生才能通过探究获得真知;再者教师要关注课堂中出现的真问题,真正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教研员姚军老师围绕综合课程进行了深度解析。他强调:综合课程首先是不拘泥于某一门课程,要将知识、课程、社会资源等综合汇聚在一起;其次要寻找一个恰当的载体,如话题、课题、场馆、项目等,可以将以上资源完美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涵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者要围绕“真实”开展课程。姚老师还给从事综合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老师们提供了几点建议:一是真事、真做、达到真知;二是充分寻找和融合各种资源,不同资源的存在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要学会充分利用而不是拘泥于形式上的使用,尤其是场馆资源;三是要尽量做到课程的传承,这样才能把校本课程做成特色。
最后,教研员祝俊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他强调:老师们在设计课程目标时要关注学科课程标准、学段要求,抓住核心概念;其次课程的真实情景是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他也提醒各位综合课程教师要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课程,让课程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让自己成为特色教师。
供稿:浦东教发院 祝俊风
上海市实验学校 李梦丹
审核:姚霞 徐颖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