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也已成为社会共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要求教师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今,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已被纳入中小学课程,但人工智能课程师资胜任能力还有待提升。
为此,浦东教发院开设了《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试点课程,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教师培训和教学实践,帮助教师掌握图形化编程与人工智能硬件编程技术,了解人工智能通识、实操、思辨等课程设计思路及实施策略方法,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类课堂的应用场景,探究技术赋能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次试点课程于2023年3月15日启动,5月17日结束,为期两个月。来自浦东新区40所中小学从事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3月15日,《人工智能教师培训》第一次活动如期举行。
一、开班仪式
教师教育培训部刘晓峰老师主持开班仪式,主要从项目背景、培训安排及培训要求三方面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和实施要求。她指出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背景下实施人工智能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且浦东新区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面向计算思维的人工智能与编程教育”是其中一项重点实验内容,因此,开展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势在必行。浦东教发院近年来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试点课程,如《Python从入门到项目实战》《极简教育技术工作坊》《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以及正在开展的《人工智能教师培训》,都是为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进行的探索。
她介绍了本次培训分为理论学习、素养提升、技术实操、教学实施四大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主要采用理论讲座、实操体验、案例示范、工作坊研讨以及丰富多彩的比赛等培训形式来实施,以期通过系统的培训内容和多元的培训形式,将40位教师凝聚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智慧孵化、经验共享、成果共创。
二、团队建设
为了营造更好的团队学习氛围,来自迪乐姆创新教育研究院的哈莹老师组织40位教师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她以渗透人工智能思维的“猜物游戏”和“团队决策树”绘制活动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团队建设。
八个小组都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互动,围绕人工智能主题,共同创造了独具一格且内涵丰富的组名和树状成员图,团队建设活动不仅让初次见面的教师们迅速熟悉彼此、拉近距离,也为接下来的培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团队基础。
三、理论学习
杜昌辉老师以《人工智能概述》为主题,从人工智能的定义、技术架构、发展历程、社会影响、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人工智能学习等方面入手,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和生动丰富的案例,为老师们完整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来龙去脉、起承转合以及未来展望,帮助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现实生活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引发了教师们热烈的讨论与理性的思考。
张蕾老师以《人工智能课程的设置与评价》为主题,系统展示了对于人工智能课程的思考框架——课程设置思路、课程关注——问题分解与成果实现、教学实施——轻松上好人工智能课的经验分享。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对比传统学习和PBL学习解决问题的路径,应更关注学生的问题思维,最终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及学习兴趣。如何上好一堂人工智能课,需要教师从课前整体把握问题分解,做到“心中有数”,课中突出重难点,做到“印象深刻”;课后鼓励创想观察发现并动手实践。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序列,构建教师的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思维。
三个小时的培训活动精彩纷呈,通过团队建设使40位学员很快凝聚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目标、共同使命且其乐融融的学习团队,通过理论学习使教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和不同学派观点、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于教师而言,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了成为怎样的人?学什么?是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课程不仅要学习人工智能的文化底蕴、原理技术、社会影响,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AI意识、AI观念、AI思维和AI实践力,体现人工智能课程核心素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期待两个月后改变的发生,培训学员们将带着人工智能学习的初心、对AI+教育的期待以及丰富的学习成果,引领学生们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供稿:刘晓峰
审核:胡意慧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