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下午,浦东新区在上海市实验学校展开了“有效落实‘双新’历史教研与教学”的专题教研。本次活动特邀全国资深特级教师李惠军就历史文本解读、课堂教学和历史大概念诠释等与区内外160多位师生展开了一次零距离的示范与交流,让我区老师有机会系统领略专家践行“双新”,实现高效课堂的深邃思考与研修方法和路径。
李老师先借上海市实验学校班级,上了一堂《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指导示范课。在教学中,他以立意深远的宏大叙事,建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来龙去脉的边框底纹,支撑学生理解与认识亚非拉民族解放从“文明陨落”“矛盾激化”到“觉醒力量”的历程,形成了强烈的历史穿透力。然后,李老师借助对“考迪罗”语义的通俗解读,引领学生在仰望历史星空的同时,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形象理解玻利瓦尔领导拉美民族独立的成果与毒瘤。进而他再联系拉美文学家马尔克斯的文学表达,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迁移解读亚洲泰戈尔和非洲古尔纳的故事,示范以文学家的感性视角洞见独立运动深刻的本质与问题。这种将历史与文学,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的教学,不仅打开了学生的视域,也较完整地示范了学习、思维与体验的历史方法与路径,这样的实操令老师们大开眼界,大受启发。
示范课后,李老师又结合自己的课例,为大家做了题为《从研读入史到创意交流》的微讲座。李老师指出:在当前的“双新”背景下,要解决棘手新问题:在研读教材后,老师课堂上40分钟有限的教学如何容纳体量庞大的历史知识?并形象地概括为“在庞大体量与有限载荷的矛盾”。因此,要将宏大叙事与微观刻画相结合来对症下药。李老师举例拉丁美洲独立,就要关注历史发展的“动因与天时”“镜像与结果”,从拉美革命的宏达叙事中找到历史规律,引起听者的深刻反思。同时,又因为宏大叙事容易产生历史的教条与僵化,所以教师需要寻觅、选择和抓住精彩的细节、节点去着重刻画。例如,西班牙300年辉煌背后,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失去的800万条生命,巴巴多斯岛甘蔗种植园中的瘟疫和短短六年的劳动寿命;再如南美革命领袖玻利瓦尔一生的经历:年轻时到欧洲读书、作为革命者的经历、晚年乞求考迪罗的团结。这样,以2—3个“化妆”的历史细节形成微观的历史,就能建立全球视野的活性体会。
李老师还认为,新课程需要缜密的文本研刻。他分析“应用新教材讲课时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也会遇到学术上的问题。”例如:什么是部落、民族、家国一体、近代民族国家;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等。作为老师需要去研究,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如何研究?他例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课标题,可以发现语义的重心是“工业革命”,同时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就应读出本课教学须着眼于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如从地理学科的跨学科视角看,需要注意到蒸汽机对全球工业布局的影响。李老师还举例选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沉迷于传播路径,而忽略了文化交流的内容。他提醒老师们,要落实新课程需要缜密的文本研刻,既要包括教科书,也要涵盖课程标准。同时,面对学理上的新变化学知识,更需要精细化的文本研刻,还要结合学术阅读。
讲座之后,李老师又针对当下的教研热点解读指导“大概念的尺度与分寸”。李老师指出,所谓“大概念”的来历,应该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寻找。从中可以发现,课标认为大概念是用来建构知识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却要尽量避免概念化。因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若“概念先行”容易陷入以论代史的怪圈,学生难以掌握与理解。在新授课时,学生不知道“故事”的情况下不能“概念先行”,而应是“在故事中生成概念”。但另一方面,又要承认“概念先行”在复习课时构建历史的价值。他总结,某些情况下避免“概念先行”,并非概念本身的错误,而是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尺度遵循价值,有分寸更有限度。
最后,教研员吴广伦组织全体同仁与李老师交流分享。进才、育民、市实验以及外区华师大一附中的部分教师分别发表看法,并提出了探讨问题。大家对李老师的宏大叙事留下深刻影响,佩服他对历史底色的深刻勾画;在教学方法上获得了许多启示,在讲述拉美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思维工具,学习到建模、临摹、架构的课堂实施流程;体验李老师如何活用文学素材,通过作品呈现的“社会意识”链接背后的“社会存在”,学习这种体现唯物史观的精妙做法。大家还共同探讨了一些细节,如泰戈尔家庭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不仅是推动作用的,还因其出身阶层的局限,成了未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底色……
韶光易逝,三个多小时教研在不知不觉中很快过去,但是参与学习者仍然意犹未尽,期盼下一次教研的惊喜。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吴广伦
上海市实验学校 佘文骅
审核:张伟平 朱孔洋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