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培育,教师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教研的润泽与滋养。有“研”在先,方可行思并进。2023年9月21日下午1点,在教研员胡根林博士的组织下,浦东新区高三语文第4周教研活动在川沙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区中心组成员、进才中学教研组长董熔炉老师主持,来自川沙中学及邻近的新川中学、龚路中学、江镇中学等多所学校的三十位老师到场参加了观课与研讨,其他学校的高三语文教师则通过钉钉平台观看同步直播,并参与线上互动。
首先,老师们共同观摩了川沙中学朱玲弈老师的研讨课《〈氓〉〈孔雀东南飞〉整合性阅读》。朱老师的课堂情境创设十分新颖,以“给人物写一封信”为主要学习任务,设计了一系列精彩的课堂活动——“重回悲剧的发生现场”“比较悲剧的讲述方法”“探寻悲剧的突围关键”。同学们先是模拟诗歌中的人物视角,重述诗中故事。在颇具感染力的角色演绎中,同学们充分展现并深化了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随后,朱老师引导同学们将改编视角与原视角相比较,分析不同叙事视角带来的效果差异。学生分别从文本重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主题表达四个方面分享了小组研讨成果。最后,全班学生在朱老师的点拨下,共同对悲剧的成因及打破悲剧的关键进行了探讨。朱老师的课堂一扫刻板印象中高三课堂沉闷而枯燥的氛围,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气氛活跃,思维激荡,十分精彩。
接下来的评课环节中,来自龚路中学的王静老师、新川中学的张蓓佳老师、进才中学的凌梦菁老师分别对朱老师的研讨课做了点评。王静老师认为朱老师的课堂亮点在于多种情境的融合,将活动任务、个人体验与学科认知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语言建构运用能力。另外,以分析叙事视角进入诗歌情境的方式化繁为简,重点突出,给老师们开展整合性阅读教学以很大的启发。张蓓佳老师高度评价了这节研讨课,认为朱老师的教学切入点独特,由叙事视角展开的研读深入又全面。更为可贵的是,在这节课中老师把课堂完整地交给了学生,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角色中、讨论中,这样的语文课堂令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凌梦菁老师随后也提到,朱老师的教学设计把学生作为阅读者的感受作为课堂重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过往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由于时代的隔阂往往容易对作品产生标签式的理解,朱老师的课堂却将千年前的作品与学生的生命体验相关联,由此得以进入故事,深味文本。
随后,川沙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张晓莺老师从教学考一致性的维度对朱老师的这节研讨课做了点评。张老师提到,语文高考的考核目标指向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解决特定问题,并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形成经验。因此如何将教、学、考结合起来是老师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朱老师的课堂关联了学生高一高二所学的知识,并积极调动这些旧知让学生尝试解决高三的问题。叙事视角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将学生代入文本,思考他们曾经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将以往阅读经验运用到现实教学中。几位老师精辟的见解与发言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收获与思考。
观课评课结束后,黄浦区教研员杨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基于单元学习任务,促进教学考一致性”的专家讲座。杨老师的讲座一开场便切中了一线老师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高考中的不同题型与考查重心。针对高考看似变化莫测的题型与考点,杨老师提供了五大命题策略:整体理解试卷,揣摩命题的走势;研究全真试题,明确题型的变化;关联单元任务,找到命题依据;明确四个指向,题干与答案契合;区分年段特征,评测不同的水平。随后,杨老师结合往年高考真题,对这五大策略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讲座中,杨老师强调,学生答题不易,对老师们而言命题也绝非易事,命题背后需要有大量的准备、积累与思考,在命题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基于单元学习任务,将考试评价和教学打通。他以自己命改的若干题目作为样例,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高考命题的要点与难点。
杨老师的发言既高屋建瓴又极具操作价值,帮助老师们解决了答题、命题中的许多困惑,同时也启发大家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接着,区中心组成员、东昌中学的孙丽杰老师分享了她的第一单元教学解读。孙老师认为,确立单元目标首先要了解单元所属的任务群,依据课标,把握任务群的任务要求和教学要求。在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需要对单元所处的位置进行思考和比较,解析单元特点,及其所在单元任务群的独特性,落实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于文本联读,孙老师提供了三个可供参考的实践方向:把握篇目的经典价值、梳理篇目之间的关系、形成篇目的结构化设计。之后,她呈现了自己对于第一单元整体设计方案与教学构想,她建议,单元教学要先了解学生学情,其次要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最后,要紧贴文本的关键点,给学生以恰当精妙的点拨。
孙老师的讲座充分体现了任务群教学的勾连意识,她的单元项目化设计的思路为老师们后续的单元教学实践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最后,区教研员胡根林博士分享了本学期的教研思路,并作了工作上的具体安排。胡老师首先对高一至高二前四个学期的教研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在高一高二的教研中,大家围绕着课型研究、整合性阅读、大概念教学、任务的分层设计等不同教研主题进行了扎实有效的 探究。胡老师不仅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而且为老师们论文、课例、文章的发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老师们的深耕细研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随后,胡老师提出了本学期的教研主题——教学评的一致性。胡老师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是目标设计。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下,单元教学的着力点应落在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有效达成途径的选择上。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他结合顾天昱、柳叶、朱玲弈三位老师的课例,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视角分析了该单元的任务分层设计和单节课的活动设计思路。针对刚进入高三,有老师将课堂的大量时间用于刷题、讲题的情况,他严肃指出,高考所考核的并非模拟试卷中的语料,而是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先将教材用足用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第一要务,方能真正应对高考。最后,他明确了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与教学进度。
线下研讨会结束后,老师们认真观摩钉钉群里大团高中顾天昱老师的研讨课《离骚》(节选)和华师大二附中柳叶老师的研讨课《氓》。
顾天昱老师的教学设计精妙,环环相扣。基于学生的文学鉴赏作业,顾老师首先就《离骚》的节奏和韵律与同学们展开了探讨。学生关注到了“兮”字结构形成的停顿与韵律,在顾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比较《离骚》与《诗经》的语言,学生体会到了《离骚》更为自由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层次的递进。随后,基于第二位同学的文学鉴赏片段,大家围绕比兴手法的运用展开讨论。最后,学生分组对《离骚》和《诗经》的艺术特色作了全面而深入地比较。顾老师的课堂从评价学生的赏析短文入手,使得课堂的学习有所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柳叶老师的《氓》围绕着学生预习任务中的困惑展开教学,立足文本,角度新颖。在琅琅诵读声中,柳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叙过程中人称的变化,借此探究男女主人公关系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变化,帮助他们把握叙事诗的情感脉络。随后,柳老师聚焦于诗歌的前半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女主人公沉湎于爱情的表现与文中关于“耽”和“脱”的议论。学生在这一环节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在师生、生生彼此的探讨与交流中,学生明确了叙事诗内容选择与议论抒情的一致性。柳老师的课堂落脚于文本本身,氛围轻松活跃,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对《氓》一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还掌握了叙事诗学习的基本策略。
一次教研活动,3节研讨课,3个专家讲座,内容充实,可谓饕餮大餐,老师们收获颇丰,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区教研活动为自身教学工作、专业发展所提供的宝贵支持。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胡根林
上海市进才中学 缪白
审核:张伟平 朱孔洋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