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秋已深,冬初至,树梢的红叶依旧醉人,冬日的阳光温暖大地。静下心来,学思交融,品味研修的美好。11月29日下午,在上海市实验学校开展了浦东新区初中信息科技第十四周教研活动,活动主题为“聚焦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素养”。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浦东新区初中信息科技教研员瞿振芳老师、刘贯南老师、部分中心组成员,以及5年以内教龄的青年教师。
【共融互促 教学相长】
本次教学实践研讨课共有三节,分别为上海市实验学校禹舜尧老师的直播课《智能“用电量预测”》,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李帅帅老师的录播课《AI闻“音”识鸟》,以及上海市浦东新区懿德中学张焕老师的录播课《电热水器的控制与优化》。在教学实践前期,三位老师协同中心组成员王昌国老师和吴嘉瑕老师在学科教研平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磨课研讨活动,为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禹老师的《智能“用电量预测”》以“线性回归”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智能“用电量预测”项目情境为抓手,通过问题链引导项目推进。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根据学生“诊断性测试”暴露的认知问题,进行异质分组,给予不同的子任务及支架,实现学习活动的个性化。学生从基于可视化编程教具的实验教学中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解决了“诊断性测试”中暴露的错误认知。
李老师的《AI闻“音”识鸟》一课是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AI“鸟”口普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第4课时,学生基于Openinnolab人工智能平台,以问题链引导推进,经历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程序开发、测试优化五个阶段,经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设计出“AI闻‘音’识鸟”系统,让学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赋能物种监测的价值,增强新技术的学习信念。
张老师的《电热水器的控制与优化》以新课标中的“过程与控制”模块为指引,就电热水器的运行和调节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以问题引领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通过探讨电热水器的反馈与调节的过程,确定阈值设定的问题,理解产品功能优化的重要性,并依托“电热水器模拟系统”进行编程验证,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课标引领 蓄势前行】
李帅帅老师分享了讲座《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李老师以新课标为引领,结合自己所实践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案例,从实施背景、概念界定(跨学科/多学科/主题式/项目化)、选题来源、设计框架、实施流程、工具应用等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并提供了参赛获奖的跨学科设计文本,分析了项目化学习设计六要素如何更好实现跨学科融合,论述了项目化学习实施六阶段如何辅助开展跨学科教学等,进而辅助搭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攀登阶梯,铺就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前行之路。
在说课分享环节,三位老师首先分享了从教以来的成长历程,经历虽有不同,但都饱含了对教育的满腔热爱。接着就今天的展示课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课后反思等方面做了详细汇报。
【评课交流 互鉴互促】
在评课环节中,参与现场活动的青年教师先组成活动小组,进行组内研讨,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然后小组成员每人进行自我介绍,并由小组代表发表了观课及学习感受。
中心组教师做了现场点评,洋泾东校吴嘉瑕老师作为本次实践课指导教师,表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信息科技更新换代非常快,只有持续学习,才能紧跟学科前沿。南汇四中蔡叶帆老师主要就禹老师教学设计中两个细节提出了完善建议,教学目标要从学生视角出发,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的高度关联。陆行南校杨玲琴老师就上海市实验学校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和师生配合做了高度赞扬。上海市实验学校王昌国老师欢迎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并鼓励青年教师多开公开课,在磨课、赛课中夯实基本功,锤炼促成长。
教研员刘贯南老师鼓励老师们多开课,勤自省,及时诊断课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再迭代优化、反思完善,在精心设计课程的完整体验中磨砺成长。善于借力,寻求学科领域的骨干或周围老师的帮助,重视本校信息科技学科教研组或研修组织建设。
教研员瞿振芳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每次教学实践都是一个边研究、边探索的过程,每次活动交流是一个共享、共思、共进的过程,鼓励青年老师多参与区级教学实践研究,抱团取暖,引领创新,收获成长,应围绕“单元教学设计落实问题解决”,根据教育教学实际,努力践行发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思想碰撞、理念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新课标的落地实践,助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树立了教育教学科学理念。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以新课标引领,聚于微,求于真,研于心,立于行!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瞿振芳
上海市实验学校南校 李帅帅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