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教育合作交流部以综合课程为载体,致力于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项目的研发和推进,为各个项目学校拓宽资源、搭建平台,提升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促进师生跨文化素养的发展,加快浦东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本次展示周期间,来自中外“博物馆+”项目、国际化戏剧项目、“一带一路”课程项目的3所项目学校先后共为我们展示了4节优质公开课,组织了3场微报告和1场圆桌论坛,展现出浦东基础教育学校扎根本土、融通中外、学科融合、交流互鉴的勇气和能力。
一、馆韵深植校苑,课程广育贤才:中外“博物馆+”项目
12月3日下午,中外“博物馆+”项目专场展示活动在上海市澧溪中学(年家浜路校区)举行。教科院普教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庆芳、教育合作交流部副主任董赟、中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艾琼、上海市澧溪中学党支部书记张旭平,以及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成员校教师代表、上实浦东教育集团和周浦学区成员校教师代表、澧溪中学全体行政、见习教师基地全体学员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沈宇婷老师进行了《探秘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课程——《扬帆虚拟海:绘梦海上丝绸之路》的课堂教学展示,本节课将中国航海博物馆中的相关展品、场景等教学资源和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呈现教学新样态。
吴瑞楠老师带来微报告《馆校结合的历史学科项目化设计与实践》,深入剖析了双新背景下馆校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张旭平书记作题为《深化馆校联动 践行双新理念》的主题报告,全面展示了澧溪中学依托馆校资源进行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宏伟蓝图,从宏观层面解读了学校如何整合资源、馆校结合,开展七彩博物馆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君子。
圆桌论坛上,学校七彩博物馆综合课程设计团队教师代表们就博物馆课程如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热烈深入的讨论。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胡庆芳主任对本场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肯定了学校在博物馆课程实践中呈现出的经验与智慧,也为馆校结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本场活动充分体现了浦东教育在“双新”理念下,以馆校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效。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浦东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源泉。
二、戏剧赋能英语教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国际化戏剧课程项目
12月4日下午,国际化戏剧项目专场教学展示活动在浦东新区进才中学东校举行。浦东教发院项目负责人严晨璐、项目组专家吴怡、成北教育戏剧教研组长以及区项目组各校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区英语骨干张乘老师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戏剧课《Teaching literacy through drama》,巧妙地将戏剧游戏和手法融入英语读写技能的教学中,使课堂生动而富有成效,为各学段英语教师提供全新教学视角,并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在场专家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教学研讨环节,张老师深入阐述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和教学反思。她认为,英语学习与戏剧教育的融合能够为学生带来语言技能、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和谐发展,这也正是新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动实践。
各项目校教师在交流研讨中分享了自己的听课体会,他们表示,张老师运用互动式故事叙述这一经典的戏剧教学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沉浸式的理解与分析,最后的戏剧雕塑活动有效引导学生将多彩的故事立体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也显著提升了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们在阅读并演绎国外原著的过程中,有机会亲身体验多元文化,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力。
此次教学展示从教育戏剧的角度,呈现了浦东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在促进学生文化理解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子的有益探索。
三、寻丝路文化 传中华文明:“一带一路”课程项目
12月5日下午,浦东新区“一带一路”综合课程展示活动在金桥镇中心小学菏泽校区二楼录播教室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员、中学教师部副部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韩艳梅博士,教育合作交流部董赟副主任、中外“博物馆+”课程项目负责人艾琼老师、“一带一路”综合课程项目校和浦兴学区成员校部分教师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区骨干教师江钰娅老师执教的《我是敦煌文化代言人》,通过创设情境和完成不同任务:“丝路故事讲述人”“丝路旅行推荐官”“敦煌壁画鉴赏家”“敦煌文物守护者”“敦煌文创设计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敦煌文化,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校骨干教师李秀宁老师执教的《我是小小丝路古诗传承人》,引导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指引下,分组搜集、汇总、筛选,形成组内丝路古诗集,制作丝路古诗小报,并通过组内交流、组间汇报,评选出最佳丝路古诗小报。最后,通过讨论和展示传承方案,评选出最佳小小丝路古诗传承人。
金桥镇中心小学谭露华校长做了主题为《寻丝路文化 传中华文明》的微报告,着重从环境建设、体系构建、实践推进、品牌打造四个方面分享了学校开展中外融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策略,阐述了下阶段研究展望,为“一带一路”项目校开展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
微报告结束后,江钰娅和李秀宁两位老师分别从项目设计、目标、实施及达成四个方面分享了教学思考与感悟,反思了项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策略。
在专家点评环节,韩艳梅博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效。宏观上,学校已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架构,并能以多种方式推进“一带一路”课程实践;中观上,两节课注重结构化设计,项目化学习要素齐全,以任务活动链纵贯横通,成果展示形式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微观上,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显著成长,实现了核心素养的落地。韩老师也对学校的“一带一路”综合课程实践提出了优化建议:一是要进一步转化与整合,根据不同科目要求拓宽学习的形式;二是进一步细化评价量规,紧扣问题解决,加强学生自评;三是在项目化学习中加强教师引导,为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有力支持。
丝路精神历久弥新,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此次教学展示活动聚焦“一带一路”综合课程,充分展现了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在引导学生弘扬和传承丝路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方面的价值和成效。
本次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展示专场中,老师们博采众长、相互启迪,展示了浦东基础教育学校在中外融通的国际化课程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也为我们扎根本土、融通中外、学科融合、交流互鉴积蓄前行的力量。
联合供稿:教育合作交流部 章亚雯
澧溪中学 张嘉丹 俞秀萍
进才中学东校 解莺莺
金桥镇中心小学 杨飞艳 胡玉琳
审核:董赟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