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新”课堂新生态,智慧赋能新变革
记浦东新区高中历史学科第6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季永华
发布日期:2025-03-27
浏览量:88
2025年3月26日下午,“‘双新’课堂新生态,智慧赋能新变革”区校联合教学展示活动高中历史学科专场,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采用现场与在线联动模式,70余位教师参加线下现场观摩,400余位教师在线同步参与,共享学习与研讨盛宴。本次活动分为教学展示、专家讲座、论文交流三个部分。
第一场是教学展示部分。浦东外国语学校李慧老师执教高三历史复习课《文明互动与文明发展—— 以“西洋”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李老师紧扣课标和教材内容,借助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利用导学案、教学案设计,融入学生学习过程,着力提升历史学科的思维品质。本课聚焦“西洋”,通过语词学、马六甲、长时段三个视角,贯通纲要与选必修教材内容,重构学生知识体系与认知逻辑。在语词学视角部分,着重引导学生梳理“西洋”概念自古代至近代的内涵变化,分析概念演进背后的时代背景与历史阶段特征。在空间视角部分,通过展现马六甲从僻静的小渔村到“诸番之会”再到殖民据点的变迁,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文明发展的因素。在长时段视角,引导学生贯通郑和下西洋与当下的“一带一路”,引导学生从长时段看文明互动与发展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在作业设计环节,引入 DeepSeek的相关论述,将AI智能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启发学生对“文明互动与文明发展”这一主题形成多元视角认识。

在评课环节,李老师从教学设计意图、教学期望达成的素养目标、导学案与教学案的处理以及课程待改进之处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兼职教研员佘文骅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课程素材丰富、视角新颖,提供了许多可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如语词学视角可进一步挖掘,拓展中国对海洋认识、西方语境中概念的变化。市教研员於以传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课在立意、视角、方法上都有创新,与学业质量评价要求高度契合,具有前瞻性,建议进一步强化获取结论方法的传授,提升课程的辐射价值,同时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获得情况。
第二场是专家讲座。由於以传老师主讲《学业质量水平的内涵把握和情境创习》讲座。首先,於老师强调“把握学业质量水平内涵、细化核心素养要求”的重要性。其次,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在学业质量不同层级的要求为例,结合教材内容展开深入剖析。在情境教学部分,於老师梳理了学史情境的表征与变化。最后,於老师总结道:内容主旨决定选材与设问方向,教师应打通必修与选必修内容的关联,从社会与生活情境中挖掘历史,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分层。於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与当下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在座的老师们深受启发,感觉意犹未尽。

第三场论文交流环节,薛莹莹、潘婕老师分别以《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以问题设计激发地图教学中的时空观念刍议》为主题展开交流。前者从都城制度在教材中的体现、教学应用及核心素养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后者提出挖掘地图信息、结合教材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方法。佘老师等对两篇论文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

本次高中历史教研活动,借助丰富多元的形式,搭建起教学实践、理论指引与学术交流的沟通桥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众多教师受益,推动了区内外历史教学的交流与进步,为“双新”背景下的历史学科教学探索提供了可贵经验。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吴广伦
浦东外国语学校 徐赵倩 李慧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