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争春万象新,杏坛化雨润耕耘。3月24日下午,“新课堂新生态,智慧赋能新变革”区校联合教学展示活动高中数学学科专场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采用线下观摩和线上互动双轨模式,吸引了全区各校数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共分为教学展示、点评研讨和专家讲座三部分。
一、智慧赋能:教师课堂风采绽放
作为浦东新区首批C30智能平板试点校,浦外数学教研团队历经几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浦外特色”的智慧课堂生态。本次活动展示了由崔晓玉、张能球、瞿鑫婷、刘亦婷四位教师执教的四节示范课,涵盖高一至高二年级,全方位展示双新背景下教学方式的革新突破。
崔老师的《解三角形——用向量法求三角形》专题课聚焦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完善认知结构、优化解题方法、提升应变能力。在课堂上,她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带领学生逐步树立起用向量方法求解三角形的意识。

张老师执教的展示课《解三角形——用方程、函数的观点看三角问题》承接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思想,使学生明白如何从分析的角度审视三角及三角函数,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突破认知难点,加深数学理解。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用函数、方程观点和数形结合思想求解三角形的意识。

瞿老师的展示课《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新方法,为之后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等奠定基础。

刘老师的《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一课,通过回顾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定理,从具体、直观角度了解函数驻点与极值点的关系,抽象出函数在某点取到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发展了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素养,使学生感受了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体会导数工具的优越性。

四位老师在课堂中运用C30快速收集学生课堂反馈,精准把握教学情况,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老师们运用deepseek人工智能生成定制化教学资源,如“张江高科地铁站3月24日的人流量模拟数据”等内容,为课堂教学赋予了新思路。

二、精准导航:教研员引领课堂提升
在专家点评环节,浦东新区高中数学教研员季永华老师讲到,张老师和崔老师的展示课,以单元设计的形式,从定性到定量,再从定量到定性,突出了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优越性。两位老师以三角问题为主线,通过问题串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很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C30平板电脑融入很和谐,使用环节适切。韩建宏老师点评道,刘老师和瞿老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恰如其分,很好地弥补了人工的不足。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从直观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三、前沿视界:专家开启教育新智慧
本次活动的压轴项目是由上海市高中数学教研员方耀华老师主讲的《人工智能赋能高中数学教学初探》,方老师讲到,数字赋能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模式来说是大趋势,但教师也需要“智慧”的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AI活动与学生活动相融合,推进学生分析、评估、创造的能力提升,将AI转化为学生IA(Intellingence activate)。

本次教研活动是“智慧课堂”的一次有益的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搭建了区校教研双向奔赴的桥梁,推动了教学的智慧赋能,是双新课堂新生态的一次宝贵的实践。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韩建宏 季永华
浦东外国语学校 戴明华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