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承办,浦东图书馆与浦东新区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智构特色课程 绘就美育蓝图”——陈安老师版画教学成果展暨“AI赋能初中美术特色课程建构与实施”主题论坛在浦东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浦东新区初中美术学科中心组成员、初中美术学科高地项目组成员、中学美术工作坊学员、全体初中艺术(美术)学科教师共17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盛会。

本次活动由浦东新区初中美术教研员沈学文老师主持。活动旨在通过陈安老师版画教学成果的展示与AI赋能美术特色课程的深度探讨,推动区域美术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校长致辞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季霜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以版画为主线推动艺术教育发展,陈安老师作为学校美术教育的骨干力量,其教学成果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彰显了学校美育品牌的建设成效。他同时宣布“印痕育美——版画里的核心素养生长记”教学成果展正式开幕。

观摩画展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陈安老师及其学生近年来创作的80余幅版画作品,涵盖木刻、套色版画等多种形式,作品主题丰富,不仅有对老上海风情的歌颂、也有对浦东地域文化的深情描绘,更有对现代社会生活的艺术表达,充分体现了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素养的综合提升。


主旨报告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新区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临港分院美育教研员瞿剑宛老师作《以印痕育美,以素养铸魂:新时代美术教育的浦东实践》主旨报告。瞿老师从打造“有内核”的浦东美术教师队伍、开发“有特色”的浦东美育校本课程;构建“有合力”的浦东美育新生态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浦东美术教育在“双新”背景下的探索与成果,并对陈安老师“印痕育美”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

主题论坛

主题论坛环节,八位教师围绕“AI赋能初中美术特色课程建构与实施”展开分享。
【主题一】逆向设计视域下美术特色课程的构建与创新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陈安老师分享了《基于本土文化的版画课程开发与设计》。陈老师介绍了基于逆向设计理念的AI助力“故乡的桥”版画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玩中传承本土文化;临港实验中学张波老师以《追求理解与评价先行:UbD模式在小幅风景油画课程中的一体化设计》为题,分享了如何运用UbD逆向设计让“画校园”成为理解文化、表达情感、迁移素养的深度学习之旅。


【主题二】“师生机”协同视角下美术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浦东新区民办欣竹中学于宛伶老师、周浦实验中学刘燕琳老师和陆行中学北校徐青澜老师分别介绍了动态沙画、糖画技艺、敦煌文创等项目化学习案例。于宛伶老师介绍了“师生机”三元协同下AI赋能动态沙画项目,将跨学科融合有效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刘燕琳老师将周浦镇的乡土文化与糖画技术相结合,让AI赋能糖画短片制作,让周浦乡土文化“甜”出数字新生命;徐青澜老师将传统艺术与AI技术融合,师生共创敦煌壁画文创,让千年艺术“潮”起来。



【主题三】交互式任务导向下美术课程评价的重塑与实践
上海中学东校许邵洁老师、进才实验中学周佳云老师和香山中学田芳洲三位老师则从评价改革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通过交互式任务设计,将评价嵌入学习全过程,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许邵洁老师带领学生用AI打造校园IP,学生在真实任务中“做中学”,借嵌入式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把美术课变成留下母校痕迹的创意旅程;周佳云老师将AI把“画魔方”变成闯关冒险,学生边玩边学透视、配色,老师轻松教,课堂好玩又高效;田芳洲老师用AI生成的交互式学习网页,引导学生在“对话毕加索”的任务中深入理解立体主义风格。



专家点评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中学艺术、高中美术教研员、上海市艺术学科高峰基地主持人徐韧刚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浦东美术教育在课程建设、技术应用、评价创新等方面已迈出重要一步。他强调,AI赋能美术教学的关键在于“回归学科本质”,要牢牢把握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避免技术使用的形式化与表面化。他鼓励教师们继续探索AI与美术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教育评价从“毛估估”走向“数据化、可视化、精准化”。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浦东新区美术教育在AI时代的创新实践,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未来已来,浦东将继续以“智构课程”为抓手,推动美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绘就新时代美育事业的崭新蓝图。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学文
上海中学东校 许邵洁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