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研策谋转型,以评促教强素养
记浦东新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题研讨活动
发布人:沈学文
发布日期:2025-09-25
浏览量:58
立足课堂教学,如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2025年9月23日下午,一场以《基于“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转型》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为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周亚铝老师以《以素养为核心,强规范之根基,筑逻辑之框架》为主题,结合中考阅卷经验,详细解答了第一大题的答题思路及要点。同时,周老师也针对今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错误,提供了应对策略。如:针对学生审题不清问题,我们要引导其规范审题,通过圈画关键信息、概括主旨等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指导学生理解课本大概念、核心知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答题时无法准确建构逻辑关系的问题,我们要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加强逻辑构建思维训练。紧接着,周老师根据学校学科备课组新学期计划,分享了自身的初三教学经验,为在座全体初三任课老师提供了思路。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张嘉懿老师基于第二大题展开思考,提出“从‘评’反推‘教’与‘学’,达成教学一致性”的观点。对于学生,要提高三种能力,即知识整合与调用能力、材料分析与信息提炼能力、逻辑论证与多维辨析能力。对于教师,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评价反馈出发,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面对本次中考改革要求,站在学科备课组的角度,张老师分享了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授课思路。尤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策划并实施富有学科特色的实践活动,如时政热点教育、跨学科合作项目、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教研员杨颖老师带领初三老师一起解析了中考的第三大题。杨老师根据学生呈现的答题结果,指出了在今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建议:1.指向核心知识结构化(大概念、大单元)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推进;2.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结构、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思维;3.课堂以学生展示、交流问题解决、知识建构的过程与结果为主。杨老师强调,核心知识及其关联是在案例分析、项目任务、做题讲题、自我反思与完善中理解与自主建构的。

此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对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教师们在交流中碰撞智慧,在分享中凝聚共识,不仅明晰了教学方向,更掌握了评价促学的有效方法。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必将深化“教-学-评一致”理念,推动教学转型,提升育人实效。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杨颖
临港一中 杨阳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