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社会与情感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探索育人新路径,2025年10月23日上午,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科研指导部组织的“社会与情感教育”前沿科研理论与技术工作坊研修活动在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顺利召开。本次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郑太年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张静副教授莅临指导。教育科研指导部常务副主任郑新华,万科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胡春华,以及前沿工作坊全体成员和青年科研班部分学员共同参与。活动由教育科研指导部科研员曹鑫主持。

【现场观课】
活动伊始,全体成员分组观摩了两节展示课。万科实验小学黄鸥闻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英语《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以重阳节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传统文化,激发敬老爱老的社会情感,体现了“社会意识与责任”的有机渗透。

万科实验小学胡淼老师执教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通过画一画、演一演等任务推动小组合作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探索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发展“人际交往与合作”“问题解决与决策”等关键能力。

【前沿引领】
郑太年教授带来题为《基于课堂视频分析的教学改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郑教授结合丰富的课堂研究案例,从“问题引领”和“主题生成”两种研究路径出发,剖析了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结构、任务设计与学习循环机制。他系统阐释了如何运用课堂视频分析技术,精准洞察并改进教学实践,为教师在变革时代把握育人本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科学的方法指引。

【互动研讨】
在研讨环节,工作坊成员围绕课堂观察,就任务设计、学生参与及教师引导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分组讨论。

在分享交流环节,郑新华副主任巧妙地借助一组课堂互动照片,引导大家运用多模态分析视角,深入探讨学生互动表现与教学重难点突破之间的内在联系。各小组代表踊跃分享,观点在交流中碰撞,深化了对社会情感教育融入课堂的实践理解。


【专家点评】
最后,两位专家对两堂课进行了精准而深刻的点评。郑太年教授高度评价了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社会情感能力挖掘的积极尝试。他从课程目标、内容设计到活动推进等多个维度,提出深化文化认同与情感培育的教学建议。他强调,教师应高度重视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与实践过程中的隐性价值,如营造平等倾听的课堂文化,敏锐捕捉学生在互动中的真实状态,从而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协同发展。

张静副教授则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胡老师的语文课进行了专业剖析。她肯定了教师在课堂中对社会情感教育的自然渗透,赞扬了教师对学生情绪的敏锐觉察、积极共情与及时鼓励。同时,她也针对小组活动的任务设计与时长分配,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专家们的点评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温度,为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情感教育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本次研修活动以鲜活的课堂实践为基点,以深厚的专家智慧为引领,实现了从理念到行为的有效贯通。这不仅是一次社会情感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更激励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融情于教,向心而行”的道路上继续深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曹鑫
万科实验小学 谭雯静
审核:郑新华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