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是在本市疫情严峻下开展线上教学的第五天。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每天的教学准备工作从站上讲台变成了打开电脑、打开麦克风、试音等一系列新型操作。经过近一周的磨合,我逐渐适应了这次与众不同的“主播”体验,当然,“适应”指的是我们,我们适应了仅有一人的教室,适应了没有即时互动的课堂,也适应了屏幕上那些拍得横七竖八的作业……
那,学生们呢?
那一天周五,网课的第五天,我的搭班赵叶老师收到了来自我班小唐同学爸爸的一则短信,内容里透露着家长的急切与担心:小唐爸爸是一名骨科医师,一直在医院工作或出去采核酸,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孩子的学习没时间顾及。昨天晚上在晓黑板看到孩子的数学练习,很是难受,怪只怪孩子上课不专注,又是上网课,听课效果更糟了。最近几天本来可以回家和孩子再沟通一下的,就在刚才,他所在医院里发现新冠阳性病人,被封楼了,不得出入。小唐和妈妈目前也被封在家,但是想到孩子大了难管,妈妈的话孩子不太听,希望老师出面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让他的心思能够回到学习上。
赵老师看到短信后,很快联系到孩子妈妈,更多地是与孩子进行了沟通,首先,了解了孩子最近的心态,网课和线下学习有不一样吗,有没有因为爸爸不在家对学习有了懈怠等等,初步了解到孩子的状态还算稳定,近期的表现还是因为平时的一些学习习惯所致。第二,对孩子近一周学习的状态做了交流,希望孩子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出这次练习的失误之处,是上课专注力所致,还是回家作业敷衍导致,让孩子自己做了分析;第三,提出老师这边希望学生做到的几方面要求,比如上课、作业、复习等等。沟通下来,赵老师觉得孩子整体心态良好,只是初期进入线上学习,对网课有了新奇,紧接着就有些懈怠了,上课期间没了老师的监督,很难控制住自己会分心,总体还是一个自控力和学习习惯的问题。
最后,赵老师也和孩子妈妈做了一定的沟通,将自己多年的育人育子的经验尽数分享,孩子妈妈也表示会配合并支持老师的工作,在家一定多监督孩子,陪他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再之后,赵老师也马上联系了我,作为班主任看到孩子爸爸的短信时,内心很是焦灼,疫情之下,医护人员们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家的责任,更是承载着保卫整个社会的重担!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力为他们做好后方力量,爱护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质量,支撑起他们内心深处最脆弱也是最坚强的精神支柱。
过了一个周末,我时刻想着小唐同学在家生活和学习的状态,在周一的最后一节课结束,我找到机会和小唐同学做了一次沟通。麦克风后面传来他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在学校里——那个虽然会和同学发生一些争执,但每次看到同学受伤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帮忙的他;虽然平时学科成绩没有名列前茅,但那次魔方比赛和校运动会跳绳比赛中所表现出的锲而不舍,都让我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我想,这份热心和坚持可能就是来自于他的家庭吧——父亲是一名奋战在一线的医生。
在那沟通中,除了和他聊聊近况,聊聊学习,也和他聊了聊奋战在一线的他的爸爸。从沟通中发现,虽然年仅13岁,小唐同学却充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一线工作的艰难,医护工作者的不易,再看到整天在家忙忙碌碌的妈妈与餐桌上可口的饭菜,小唐同学自己也意识到在家上网课需要自己的自觉和自律,不想让父母操心和担心。作为班主任,也给他提了几点小建议,第一,希望他把原本能够写得很漂亮的字写好写工整,而不是追求“草书”般的飞舞,培养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希望他能克服网课的孤独和自己的惰性,利用好网课的益处,培养自己的专注度和自觉性;第三,希望他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能够付诸于行动,并且坚持下去,等爸爸从医院回来,能够对他刮目相看。
自2020年9月开始,我担任学校的语文教师以及二班的班主任已经快两年,时间虽很短,但上述的谈话其实经历过无数次,然而,这一次却让我犹记在心。可能是大环境的不同,可能是面对着电脑屏幕,可能也是源自于我自己的成长:这次谈话让意识到,我们教师谈话的对象不仅仅是一名学生,而是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都是家里父母的宝贝,我们谈话、沟通、教育的能量不仅仅是带给一个孩子,而是他背后整一个大家庭。这次沟通让我体悟到我们教育者的能量之巨大,意义之重大!线上教学期间,我们班主任老师们要加强与孩子及父母的联系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动态,对其开展身心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引导他们克服焦虑、孤独、思亲等特殊心理,培养乐观、正直、坚强、向上的人格品质;同时指导学生与在疫情救治一线的家长们进行适当沟通交流,增加情感依托,相互支持;也要确保孩子在家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切实解除“白衣战士们”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后顾之忧,做好坚实后盾!
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花儿,而是花儿背后的一整个春天!
供稿:上海市致远中学 郑诗洁
浦东教发院 史国忠
审核:王伟杰、刘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