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华高幼儿园顺利召开区级课题《过程质量视角下优化教师运动领域教学知识(PCK)的行动研究》阶段成果交流活动。幼教科研员、科研中心组成员、幼教科研1组科研负责人、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华高幼儿园科研组长钱雅敏老师主持。

【集体教学】运动现场 一同嗨翻
金秋月老师执教大班集体运动活动《滑板乐园》。活动以“滑板”为载体,从一人独玩→两人合作玩→多人合作玩,一块块大小不一的滑板为幼儿打造了一个充满挑战与乐趣的运动空间,金老师引导幼儿探索变速变向灵活移动滑板,不仅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同时,在合作运动中,幼儿相互配合、合作商量,社会性发展也得到了有效落实。

陆蔚老师执教大班集体运动活动《我是小投手》。活动聚焦当下幼儿“上肢力量”薄弱的问题,陆老师运用示范法、讲解法、游戏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投掷兴趣,发展投掷动作,提升综合素养。过程中注重探索与体验,通过“穿越火线”“蘑菇伞找球”“最佳小投手”三个新颖独特的游戏启发幼儿投远、投高、投准。

【阶段汇报】稳步前行 初见成效
科研组长钱雅敏老师从当下“户外两小时”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幼儿园在运动整体上发生的变化开始娓娓道来,从课题研究概况、立项以来的进展,基于教师在组织户外运动中的困惑,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实践,全方位优化每一位华幼教师运动领域教学知识(PCK),助力每一个华幼宝宝在运动中动出多彩、动出和谐、动出愉悦。
【案例分享】对话交流 凝聚智慧
司春艳老师分享小班运动故事《别跑,球》。司老师的从“球”作为器械操控类运动的特点,如幼儿是通过拍、滚、投掷等各种方式作用于“球”这个运动器械,并有意识地使之在位置、方向、速度、状态等方面发生改变的运动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小小的球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趣味,玩出了智慧和精彩,动出了健康和力量。

沈琳琳老师分享“聚焦运动领域,研途花开绽放——课题引领下促生活老师之高质量成长”。沈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述生活老师在课题中的高质量成长,从发现真问题开始踏上运动之研途: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案例分析,积淀运动领域知识,如角色定位、观察指导;梳理研究前和研究后的鲜明对比,深入剖析生活老师高质量成长的关键性事件,如以前的语言指导简单直接,现在的语言指导正面积极。

【评议互动】助力前行,指明方向
科研员吕萍老师对本次活动给予指导。吕老师首先肯定了课题具有时代性,“过程质量”视角契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要求;课题直面教师困惑,如运动中是否需要指导?怎么去指导等;课题适应孩子发展需求,如当前幼儿上肢力量发展不足、协调性不够、幼儿身体活动中高强度少,在户外两小时运动中尝试生成有效的运动集体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案例。接着,吕老师提出了需要进一步关注的五个方面:
第一,在活动中如何凸显孩子的主体性?教师要反思自己的角色,要从“教练”发指令、评判“对不对”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组织者和支持者,给予幼儿更多探索、尝试、试误的空间和机会,从过度注重技能性运动尝试师生的探索性运动;
第二,在集体教小学活动中如何融入安全教育?教师口头的“注意安全”,要转化为更具体的安全提示语言;
第三,如何发挥游戏的价值?教师注重游戏化教学,但是存在游戏情境中任务间关联度不高、幼儿对一个任务还未充分体验和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已经引领幼儿进入下一个情境。
第四,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在游戏中要关注如何提升孩子的规则意识。建议在游戏开始前要强调规则,而不是多次游戏后,在幼儿竞赛中“幼儿提出有人违反规则”后才强调,导致个别幼儿因团队失败导致压力过大。同时,秩序感还体现在排队取放材料、等待同伴等方面上,这需要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培养和规诫;
第五,集体运动活动中如何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负荷?从材料选择、任务强度、情境创设上综合、具体地加强研讨,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师运动领域知识、幼儿知识、教学方法知识和情境知识。

课题展示活动激发了与会教师的学习热情,东荷幼儿园何丽蓉老师、明日之星幼儿园方维娜老师、高欣幼儿园黄倩老师、东蕾幼儿园孙鑫老师在活动中、活动后参与研讨,对学前教育户外两小时背景下如何最优化提升幼儿体质健康和运动品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教师要加强学情分析,思考游戏化的运动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化运动的区别,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积极支持幼儿主动探索和主动合作、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吕萍
华高幼儿园 钱雅敏
审核:王丽琴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