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进“双新”教育改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5月6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艺术(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上海中学东校及浦东模范中学东校同时举行。活动聚焦美术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以项目化实施为路径,致力于凸显多样化的教学成果,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理念。
上海中学东校专场

上海中学东校汪硕老师为大家呈现了《我为临港设计桥》一课。汪老师以临港景观桥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造型结构、环境融合、人文内涵等维度解析设计规律。通过提取地域特色元素与仿生符号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意思维。以为临港新城设计一座有新意、有创意的景观桥为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项目化理念,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中学张译文老师执教《纸韵乡影——临港印象》一课。张老师立足临港地区独特的建筑美、人文美、自然美,通过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们深入感受临港的乡土风情。引导学生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临港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立体纸雕设计中。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扫描纸雕设计稿,借助豆包AI生成纸雕效果图,赋予传统技艺现代生命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乡情乡韵的纸雕作品。该课程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艺术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认同感。



最后,区初中美术/艺术教研员沈学文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认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美术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深挖地域文化构建特色课程。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浦东模范中学东校专场

浦东模范中学东校陈佳老师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美术课 《运用 “运动镜头” 让绘本更生动》。该课属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艺术》第二学期第五单元《艺术诉说的动人故事》第二课《绘本故事》的拓展内容《用电子绘本讲述 “上海的故事”》项目化学习的第 11 课。
陈老师通过展示两组动态电子绘本,引导学生观察动态效果差异,引出“运动镜头”概念。接着,引导学生使用豆包、KIMI等AI工具探索,了解“运动镜头”的含义及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的特征及应用场景。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不同“运动镜头”的运动轨迹,之后,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绘本作品中运用“运动镜头”。陈老师还展示了示范视频,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绘本中呈现“运动镜头”。

在实践中,学生依据情节需求设置关键帧,调整画面节奏,借助剪辑软件将创意转化为生动画面,并实时分享学生的创作历程。这不仅丰富了绘本动态表现,还提升了艺术素养,展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为美术教育注入新活力,为学生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天地。
课后,区初中美术/艺术兼职教研员王宗良老师组织了研讨活动,他用“丝滑”一词形容整堂课,无论是AI技术的融入还是课堂环节与内容的设置,展现了教师扎实的功底和精心的设计,也为老师们如何将AI技术融入美术教学提供了方法和路径。从学生的合作学习到成果的展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技术与艺术融合碰撞出的火花。之后,各位老师依次点评,表达了对陈老师课程的肯定,并与陈老师就如何将AI技术融入课程以及教学中的疑问展开交流探讨。


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研讨交流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参会教师表示,将积极探索AI赋能、地域文化浸润的美育新路径,推动课堂教学向素养导向转型升级。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学文
上海中学东校 汪硕
浦东模范中学东校 陈佳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