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下午,以“关注英语学习活动设计 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为主题的初二英语教研活动在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举行。活动由教学研究指导部王瑛老师组织,由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胡莎老师主持。来自洋泾、浦兴等七个学区的初二英语教师参与现场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评课与磨课团队分享、论文交流、微讲座等四个议程,老师们交流共研数智技术如何助力“教—学—评”一体化落地。
一、课堂展示
在课堂教学环节,由来自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的邹成涛老师和来自张江集团学校的黄梓涵老师分别执教《英语(牛津上海版)》八年级第二学期Unit 6 Reading: France is calling。

邹成涛老师以“寻美之旅”为主线,通过略读、读图、思维导图等阅读策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方面的法国。关注学生在阅读专有名词时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运用Notes中的音标,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逐级化解词汇难题。尝试引入DeepSeek,让学生运用自主生成的checklist评价AI生成的三日游旅游计划,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认识到AI的工具属性。

黄梓涵老师的公开课以“法国之旅”为主题,聚焦于AI技术辅助下的文本理解与思辨。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化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课程活动形式多样,融合整体阅读与任务驱动,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观点表达和阅读技能,发展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与归纳等高阶思维能力。整节课是一次在AI赋能背景下对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二、评课与磨课分享
课程展示完成后,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即时反思。邹老师认为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黄老师表示,因为借班上课对学生缺少了解,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时间较长,也反思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还可以更加多样。
来自建平实验学校房思旖老师与竹园中学董盼盼老师进行了评课。房老师认为AI在课堂中的呈现非常新颖,对于授课教师所传递的要批判性看待AI生成的内容这一想法给予肯定。房老师对评价标准、AI生成的文档长度和难度提出了建议。董老师认为第二节课活动形式多样,对较长文本梳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推理和归纳能力;有内容的扩充,板书与作业清晰。

来自进才中学北校的胡莎老师从四方面对第一堂课备课团队的磨课过程进行了分享。一磨设计思路的确立,抓住课堂主线“美”这一词,带领学生体验、提炼法国的美。二磨重难点的突破。用思维导图作为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工具。提炼AAB method即Aspects,Analysis,Beauty。三磨活动设计,最终确定法国游的视频引入,AI技术融入的活动等。四磨“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以评促学。

区初中英语中心组成员王音老师分享了磨课的过程和体会。黄老师在磨课过程中,提出以下问题:是否要补充文本、是否深挖细节进行提问、是否分析作者劝说性的语言等。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引导老师们关注第一课时的授课重点。王老师也提出在评价AI提供的旅游计划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评价维度、评价方向、评价切入点等方面,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制定者,而非只是参与者。

三、专题分享
来自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吕蔚老师围绕《基于德育目标的初中英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路径探究与实施》进行论文交流与分享。吕老师基于新课标,从德育目标和跨学科实践两方面分析理论价值,探讨英语跨学科活动促进德育的多元优势。通过学生和教师层面进行现状分析,结合案例,提出跨文化理解、历史责任感等实施策略。面临教师素养不足、评价滞后等挑战,提出未来需要深化理解、加强培训、完善评价,推动德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四、微讲座
王瑛老师围绕《如何在阅读课中激发思维?》进行微讲座分享,从以下四方面,围绕阅读课中思维品质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带领老师们进行了深度思考与剖析。
第一,阅读课关注问题设计,guiding question体现教师的深度思考,教师可以尝试设计指向高阶思维的问题。第二,问题设计指向阅读课的活动设计。阅读课中的每个活动设计要基于文本,活动实施要切实发挥作用,活动过程中要减少控制,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第三,阅读课中的单词教授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选择生词,小组讨论词义,小组汇报疑问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革学习方式。第四,关注阅读课时中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区别。从语篇研读的角度对阅读课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本次教研以新课标为引领,探索AI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技术赋能不是替代,而是思维的“催化剂”,帮助教师拓展教学边界,助力精准评价与思维培养。教师们将继续不断学习、探索,研无止境,力学笃行,共探教育数字化新路径!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瑛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孔蕾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