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研讨会在峨山院区三楼半会议室顺利召开。浦东新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处朱海燕副处长、李百艳院长、徐宏亮副院长,教学研究指导部小学和初中学段的部分教研员和区域教育研究部部分教师共同参加本次研讨。
研讨会伊始,李百艳院长向参与研讨的全体教师介绍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李百艳院长指出“实验区工作关系到我们区未来教学改革高质量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发院人责无旁贷。浦东新区先行先试,要在探索中形成浦东模式,这既需要我们从现实的情况和难点中找到改革突破方向,也需要对这项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层层攻坚。”同时李百艳院长也希望所有与会教师,不仅从各自学科和研究领域出发来谈当前的问题和不足,也要从区域教育发展的视野来谈意见和建议,为实验区工作出谋划策。
随后教育局义务教育处朱海燕副处长主持研讨会议。朱海燕副处长首先向所有与会教师介绍了新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批示,批示中明确指出“浦东新区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完成实验区任务。并且要做到细化实验要求,排定任务清单,逐级压实逐步落实。”
在研讨环节,教学研究指导部陈久华副主任首先发言。他的思考是,实验区工作可以围绕“课程领导力提升”“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基于素养的评价指南”“打造智慧学习空间”这四个方面开展。小学美术教研员方文晶老师则围绕“五育并举,五育融合”谈了自己的思考,他建议“加强“五育融合”研究,探索创新育人方式,增加五育环境建设和投入,形成具有浦东特色的五育评价体系”。小学数学教研员朱倩雯、陆佩香老师谈到,可以着力教学方式变革上,深入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和推广,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初中思想政治教研员杨颖老师则围绕思政和德育谈了自己的思考,“加强思政课和思政课程建设,依托‘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以教研立交桥为抓手,建立专业的支持系统和配套的机制”。初中劳动教育教研员祝俊风谈到劳动教育和科学课程的综合发展,其中围绕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区域教育研究部姜美玲副主任在发言中提到“围绕实验区工作所能形成的经验和做法,在过程中积累和梳理,力求提炼出浦东特色,创建出浦东教改品牌”。
徐宏亮副院长在听取了与会教研员发言后,谈了自己的工作设想。他认为,对待实验区工作一是要有总体要求,要对标实验区改革的七项任务;二是要有工作目标,呼应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例如优化浦东新区“教、研、训一体”模式,研制出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方案,其中大数据和数字化应赋能其中,使之更加的科学化、动态化、精准化;三是形成有效的支持系统,探索“教研立交桥”的实施路径和方法,进行常态化支撑。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支撑浦东教育新场景的建设。所有的研究和行动要有目标意识、节点意识、成功意识,要在2028年前逐一完成。
李百艳院长充分肯定了与会教师的发言,并说到“这次的研讨是我们院内探索实验区建设的第一次思考交流,从大家的发言中也看出我们教发院的老师对课程改革,‘双新’改革的理解是正确的。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思考和行动,为我们的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李院长还指出“要在实验区工作中要充分把握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涵和要求,围绕七项重点任务展开;同时也有围绕十四项深化改革的任务,研发“课程指南”“评价体系”等上位的支撑工具,打造浦东教育品牌;要完善实验区系统架构,形成核心团队,引入高端专家助力深入研究;同时也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作机制,用清单式的工作方式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并且在过程中形成成果。”
在研讨会的最后,朱海燕副处长总结本次研讨会。她表示做好实验区工作,要针对问题改革现有教育的不足;要形成系统思维,变化浦东改革举措;要完善行动方案,逐步实现;也需要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进行。她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更广泛的调研和论证,争取能够形成一批实践案例,形成一套成熟的体制机制。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方文晶
审核:陈久华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