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文脉绵长。11月20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二语文教师共赴南汇中学,围绕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开展了一场有思想、有深度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区语文教研员胡根林博士组织,区中心组成员、上海中学东校邢敏老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上中东校、南汇一中、大团高中、新场中学、民办尚德实验学校等十多所学校教师现场参与,其他学校教师则通过直播平台实时收看并参与活动。
首先,南汇中学的孙浩博老师带来《“复活”之路的心灵捕手》现场教学展示。课堂以“世界文学橱窗展区”之心理剧改编为核心情境,引导学生聚焦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探监场面,通过角色肖像设计、忏悔独白分析、角色报告撰写等阶梯式任务,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学生结合弗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通过研读文本细节,探究聂赫留朵夫的心路历程,具象化呈现“心灵辩证法”的魅力。课堂上,师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两位“小演员”解答疑惑,最终帮助其完成片段表演展示。在文本细读与情境体验中,学生实现了对作品主题与人物的个性化解读。

课堂展示后,南汇中学备课组长姚云华老师分享了部编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备课过程及整体设计思路。她从单元概述入手,强调本单元“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核心定位。结合学情分析,她指出学生在外国文化背景、叙事手法把握、小说创作实践等方面的薄弱点,并针对性地设计“课前预习-单元引读-重点突破-整合阅读-写作交流-单元梳理”七步教学方案,同时分享了AI绘图、戏剧改编、文学沙龙等情境化活动的实施策略,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详实的操作指南。

随后,区中心组成员、民办尚德实验学校左书珍老师作了《选必修上第三单元解读及实践》的专题讲座,聚焦“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的课程定位,强调“认识所读作品的地位和价值”。左老师深入剖析四篇选文的文体特征,围绕叙事视角、心灵辩证法、冰山理论、魔幻现实主义等核心要点,引导学生领略作品的叙事艺术与文化内涵。讲座中,左老师分享了多文本参读、译本比较、以写促读等教学策略,并结合课文教学实践,阐释如何借助哲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资源,深化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为参会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解读路径。

接着,区教研员胡根林博士以《语文课堂转型的关键》为题,开展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的专题讲座,为全体教师明晰课堂转型方向、革新教学理念提供了宝贵指引。讲座中,胡老师聚焦语文课堂转型核心,提出由“解读型”课堂转向“做事型”课堂的关键路径。胡老师指出,课堂转型需以“适切的语文学习任务”为核心,将课程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听、说、读、写、演、研”等活动,通过AI工具、跨学科知识支撑等搭建多元支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主动解读文本,实现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建构的转变。讲座中,胡老师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兼具语文属性与生活真实性的结构化任务链,最终以与目标、任务对应的多元评价为标准,引导学生进行即时且全面的评价,从而构建“目标-任务-活动-成果-评价”的闭环体系。讲座高屋建瓴,不仅为语文课堂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更推动教师角色从“知识讲授者”向“学习引领者”转型,为坚守语文学科本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入新动能,对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在互动研讨环节,老师们对孙老师的说课反响热烈。上中东校许霞老师从学生活动设计角度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南汇中学姚云华老师从单元整体视角对本节课进行点评,认为课堂情境创设贴合单元主题,有效落实了教学目标。这场集智研讨不止于单节课的复盘沉淀,更以AI运用和跨学科融合为核心聚焦点,在深度思想碰撞中凝聚教学共识。

线上同步展示的6节精品课同样亮点纷呈。进才中学国际部王玲玫老师上《复活》,以“探寻灵魂救赎之路”为核心情境,聚焦“人物精神觉醒”与“社会批判”,颇有巧思,通过AI辅助梳理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人生轨迹、小组合作剖析关键情节的道德冲突、撰写人物救赎主题短评等环节,引导学生领会作品在个人忏悔与社会反思中的深刻张力;同样上《复活(节选)》一课,川沙中学刘珍溶老师聚焦监狱会面这一情节,通过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梳理“症状”、诊断“病因”,开具《心理诊疗单》等活动,在跨学科视角之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复活”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尚德实验左书珍老师,从视角聚焦、文本关联和叙议结合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小说《老人与海》丰富深刻的象征意蕴。其中,既有AI的巧妙运用,也有跨学科的视角,尤其引导学生运用尼采悲剧美学和萨特等存在主义哲学来探索小说主题,可谓视野开阔。南汇中学何欣怡老师的《百年孤独》创设“马孔多孤独诊断”情境,组织学生以“文化诊断团队”身份,梳理“食土症”“失眠症”等魔幻症状,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隐喻,在跨学科视角中深化对“孤独”主题的理解;同样来自南汇中学的陶媛老师执教《百年孤独》,以推荐语写作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理解魔幻情节中的现实隐喻,从心理、社会、历史多个维度进行跨学科视角的深入探索;民办华曜实验学校吴志蕊老师的《经典文学价值评价标准研讨会》一课,则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为情境,引导学生分组研习四部作品的核心价值,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在思辨与碰撞中提升文学鉴赏与价值判断能力,纵横贯通,开合自如。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精彩的课堂展示,又有深刻的理论引领,更有务实的交流研讨。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活动聚焦教学痛点、直击核心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与理论支持,对今后的外国小说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初冬的暖阳中,本次教研活动圆满落幕,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高质的教研活动,未来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共谱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胡根林
上海南汇中学 吕紫荣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