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索“双新”实施路径,浦东新区初中信息科技教研组于2025年5月7日在上南中学南校开展第十二周教研活动,本次教研以“探索双新实施,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活动由教研员刘贯南老师主持,兼职教研员蔡叶帆老师、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周边学校教师30余人线下参加活动,其他老师参加线上活动,活动聚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实践,以教学研讨与专题分享推动“双新”落地。
教学展示
上南中学南校何玲玲老师展示了《自动熄灭转向灯》一课。该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六年级《过程与控制》第七单元《汽车里的小奥秘》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为系统与模块、逻辑与运算等知识学习后的应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包含创设情境、分析实例、探索工作过程、分析简化算法、仿真验证等,侧重基础知识应用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通过问题链串联起来,强化过程与控制相关知识的认知,在探索分析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创新能力。

何老师以问题情境导入,从分析驾驶员转弯时的操作引入主题,提出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通过体验仿真驾驶程序找到关键阈值,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逐步分析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控制逻辑,内化学科知识,与学生一起分析简化算法流程,直观理解简化算法对程序执行效率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解能力,最后借助仿真工具验证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程序在实现系统功能中所起的作用,提升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论文交流

孙桥中学丁慧萍老师分享论文《AI赋能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丁老师以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中的“过程与控制”模块为切入点,与AI携手对该教学模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教学设计,展示AI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丰富创意,涵盖单元设计、教学课件设计、单元知识总结以及思维导图等多项成果。她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运用AI赋能教学的经历,分享了心得体会,并推荐了优质GenAI赋能教育资源,助力教师更好地利用AI赋能信息科技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
专题分享

浦兴中学杨伟俊老师开展专题分享《教学中运用智能体的几点思考》。杨老师从智能体的核心概念及其显著特征出发,全面而深入地剖析了智能体在教学领域所蕴含的巨大应用潜力及其独特价值。他详细阐述了教学智能体的五大核心功能:个性化指导、实时互动与反馈、动态课程调整、情感支持与动机激励以及资源精准推荐,并对理科解题辅导、文科创作辅助、虚拟实验教学等不同教学应用场景的智能体进行推荐。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其有效性,杨老师还梳理了教学智能体的实践应用路径,剖析了智能体在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实施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科技学科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杨老师例举从生活化、沉浸式、游戏化等角度入手,利用智能体创设信息科技问题情境的策略和案例,让老师们对智能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研讨
研讨由教研员刘贯南老师主持,学科中心组成员与各校教师围绕本节实践课进行评课,针对教学内容和设计、课堂实施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兼职教研员蔡叶帆老师提出教学设计实施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契合教学目标。

刘贯南老师针对本节实践课的教学目标、环节与评价进行点评,并向老师们提出建议:教师应注重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实施过程中预设和生成,如何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等。空中课堂为老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刘贯南
上南南校 何玲玲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