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13点,在教研员胡根林老师组织下,浦东新区全体高一语文教师开展了线上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区中心组成员、市实验学校的张捷老师主持,主题是“第8单元教学研讨与建议”,主要包括微讲座系列和研讨课系列。
首先是区中心组成员、华师大二附中的陈强老师为我们带来关于第八单元教学解读的微讲座。陈老师结合课标和教材,分析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即注重理性思辨和表达,培养批判性阅读的习惯,体会古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对“理性”不同角度的分辨,明确要通过对作者理性的把握来激发读者(学生)理性。他对单元中两组四篇课文进行了文本解读,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
接下来是区教研员胡根林博士的讲座。胡博士首先回顾了本学期以来区高一语文教研的情况,共计20个讲座、7组案例分享和23节研讨课,涉及50多位教师,不仅活动类型丰富多样,而且覆盖面极广。他鼓励更多老师投身“双新(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来,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和大家分享交流。接下来,胡博士就第八单元进行了课标、教材的解读和教学指导。他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既要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更要帮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关注每篇课文不同的理性思维方式,通过辩证分析和合理推理基础上,形成理性判断和质疑精神。他提醒大家,在文言教学中,要避免“言文分离”,建议“以古对古,强化体式,注重诵读,落在理会”。最后,他还为我们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很有启发。
以上是讲座部分。研讨课部分是川沙中学的朱玲奕、宋荣娟和南汇一中潘莉三位老师的课例分享。朱玲奕老师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中心,在帮助学生把握其说理特点的基础上,将苏轼、苏辙、李桢三篇《六国论》引入进来,引导学生对四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心论点、立论角度等方面进行梳理,最终回到对史论文章特点的探讨。
潘莉老师立足于《答司马谏议书》这篇课文,通过细读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把握书信的文体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对象司马光的政治主张及其与王安石的关系,培养学生读者意识。最后设置情境,即从司马光的角度回复信件,并与司马光《与王介甫第三书》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王安石这个经典名篇的思辨方式。
宋荣娟老师对《谏太宗十思疏》和《答司马谏议书》两个名篇开展比较阅读教学:先比较两篇文章在观点论证方面的异同,再分析二者措辞方面的特点,最后立足于生活情境,让学生尝试采取合理的说理方式写一封劝谏信。整节课对两篇课文的论证过程和语言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最终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辨阅读和表达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立足于必修下第八单元,既有以讲座形式对整个单元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分析,又有以研讨课例形式的评析与分享,展示了立足于“双新”的新课堂、新教学丰富多样的思路和形态,让大家受益匪浅。相信在区教研员和中心组的引领下,浦东新区更多的教师在“双新”探索和实践中结出更多的硕果。
供稿:张玲 滕文秀
审核:刘文杰 兰保民
发布:张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