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师幼互动,而师幼互动的关键在教学支持。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师幼互动成为15项关键指标之一,以达成“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2022年8月13日下午,走向高质量师幼互动:“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研究与实践研讨活动,在腾讯会议拉开序幕。研讨活动由“1个主场,3个专场”组成,主场是“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研究与实践十年回顾”,三个专场分别于8月20日、8月27日、9月3日举行,聚焦教师提问、反馈、指导语、过渡语、总结语等专题。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黄娟娟研究员,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李百艳院长、李军副院长,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上海市特级教师黄敏君老师出席会议。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中心科研员,上海市、外省市幼儿园园长、教师,杉达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师幼百语”研修共同体成员,线上631人次参会。会议由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中心科研员吕萍老师主持。
【组合报告】
吕萍老师以“焦点式‘一课三研’循环改进教师言语行为”为题,沿着时间轴线,以缘起、四个发展阶段协同“师幼百语”研修共同体7位成员全面回顾十年历程。
2010年~2012年,针对学前教育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幼儿园科研工作与教研工作“分离”、幼儿园教师普遍怕“写”、“师幼问答”学问大问题多、教研活动效益较低、教育评价理念落后等问题,2013年初,自觉聚焦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现场观察与评价,自主开发“4+1”观察工具,合作分类观察与记录9次集体教学、基于证据地评课与反思,为教师提供细致、全面的课堂观察报告,引发教师研修热情。
2014年,开展浦东教育内涵发展项目“师幼言语互动中教师行为改进的实践探索”,10所幼儿园95位教师参加,以焦点式“一课三研”为行动范式,遵循“聚焦问题、团队合作、循环改进”策略,多轮教学循环解决1-2个言语行为问题,开展微实证研究;为幼儿园研修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研修流程、教学设计、研修要点、教学改进式案例样例,促使园内常态化研修与大规模园际每月研修相结合。听潮艺术幼儿园倪玲玲老师作为项目试点园负责人,介绍2013年进入团队后,如何“在教师心海萌生思研的种子”,慎选择、谨实践、善引导,园内明实践方向、启思研之门,寻适切方法、行思研之路,启真情实感、萌思研种子。扎实实践与改进,优化进教师教育行为,助推教师思研种子的生发。
项目组引导教师合作备课、观课、反思,鼓励并支持撰写教学改进案例,可视化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宣桥幼儿园谈军妹老师回顾2014年“撰写教学改进式案例的思与行”,经历不会写、尝试写、修改、成稿、指导老师写。谈老师感悟教学改进式案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也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种有效的方式。
2015年1月~2016年6月,12所幼儿园延续2014年项目经验,常态化研修,关注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组织教师采用精读、略读、共读专题“如何儿童观察”。冰场田新场幼儿园金玲园长以“动物”主题为例,介绍项目组组织教师开展幼儿主题学情调查,编制结构性访谈表,搜集和分析幼儿主题学习学情,发现幼儿的调查数据和学习教参书上预期要求有差别,幼儿个体差异较大。通过学情分析,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幼儿,更加有效利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订准确、适切的活动目标,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让每位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浦东新区学前教育(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胡晓老师以“在观察解读幼儿中不断前行”为题,分享美国教授沃伦.R.本特森撰写的《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一书主要内容,结合“平衡船”游戏案例的观察和解析,理论结合实践了解什么是观察、为什么观察及如何观察,倡导教师要解懂幼儿、学会观察、有效互动,成为有所思、有所行的学前教育研究者。
2016年7月至今,项目组延续性系统研修,总结经验出版1本专著,1项成果荣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成立“师幼百语”研修共同体。
在思考继往开来过程中,2019年,项目组在学习、调查和反思基础上,发现集体教学存在六个突出问题: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内容逻辑性弱、内容与幼儿的适宜性不强、师幼言语互动不良、教学过程僵化、情境创设杂乱。遵循回应评价模式,设计与开发“系统回应式”集体教学评价体系: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0个观察点、18张评价表、1张评价结果反馈表、3幅图。从2019年4月开始在研修过程中选择性运用集体教学评价体系,为幼儿教师集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框架,发挥评价指挥棒功能。童乐幼儿园邬丽欣老师介绍幼儿园“运用集体教学评价的成果开展研修的过程与效果”,对比以往听评课应用吕萍老师研制的集体教学评价体系后,观课细致和设计合理,幼儿园的教研发生了改变:观课从没有聚焦点到小问题观察、经验型主观评课到基于观课证据的评课、笼统评课到具体问题研讨,教师的听评课、执教能力都得到提升。
2020年,以区级重点课题“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行为观察与改进的实证研究”统领,项目组聚焦集体教学教师提问、反馈、指导语、过渡语、总结语开展研修。好儿童幼儿园蔡伟萍园长以“团队互动式研修,助师幼互动能力的提升”为题,结合本园教师研修过程案例,介绍幼儿园在“师幼百语”研修共同体带领下,汲取园内外团队智慧,开启团队互动式研修模式,通过园内研修团队互动把脉确定言语改进点——团队互动研讨细化言语改进点——团队互动对话螺旋式改进言语行为——撰写案例中觉醒和内化自身言语改进,赋能和助力教师互动能力的提升。
浦东新区广兰幼儿园戚映敏园长“悟研究真谛,品发展喜悦”,亲历十年,感悟十年实证研究之路,既是一段美好的科研旅程,更是一场精彩的成长蜕变。第一,以点带面,养成了严肃谨慎的治学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掌握了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锻炼了开拓创新的科研精神,推进学校教科研生态建设。第二,实证研究,教研由凭经验走向循证据,教师由研究教材走向研究儿童,强化儿童视角,提升科学性。第三,教师直面问题,大胆创新,在挑战中实现自我突破,在突破中收获成长果实。
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十年研修,汲取言语行为理论、师幼互动、系统论、课程与教学论、回应评价模式等相关理论和成果,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实证法,在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应用解决问题方法、总结与反思中前行。截止2021年11月,集中开展48场园际研修活动,126位教师执教,惠及40多所幼儿园近1500人次教师;面向上海市、外省市大规模展示交流4次。出版1本专著,1项成果荣获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本《浦东教育研究》成果专刊,22期项目通讯,公开发表10多篇学术论文。十年研修,促成“师幼百语”研修共同体,有效改善区域、园本科研和教研生态,园本焦点式“一课三研”成为融合教学、研究、学习、写作“四位一体”有效研修路径;参与式研究激活教师专业自觉,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合作研究学情和撰写教学改进式案例,积累了有价值的信息。最大收获是“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专家点评】
浦东教发院教研员黄敏君老师认为活动“干货满满”。黄老师用三句话表达感受:“三人行,必有我师”,项目运用严肃谨慎的治学态度引领幼儿教师规范开展研究,幼儿教师就会试着运用这些研究方式方法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整个研究当中,有细致的顶层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研究,教师在研修中经历着一个专业成长的关键事件;“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项目中有老师认为“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动,应该体现16个字:人人参与、聚焦问题、思维碰撞、达成共识”,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教师得以成长。
上海市教科院黄娟娟研究员认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关注度高。第一,作为科研员,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有胸怀,在这个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立足工作,发现问题,不断和教师一起合作解决,有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一点一点改变教师行为,得到教师的欢迎,影响力不断扩大;第二,研究越来越聚焦,从最初的“师幼言语互动”关注到“师幼互动”,在项目推进过程,因发现的问题不同,为教师提供不同的方法和工具等支架,还为教师“三实践三反思四设计”提供教学改进式案例撰写支持,对教师的帮助非常大,成效显著;第三,研究扎实,有深度、有质量。每个历程都有重点解决的问题,方向更加明确,方法和工具支持有效,不断延续、创新系统研修。也出版了一本专著、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非常不容易,教师的成就感也非常强。很多参加研修的教师都走上了领导岗位,研修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不断扩大影响。十年总结,也是新的起点,希望研修团队不断探索不断推出新的成果。
【领导讲话】
浦东教发院副院长李军博士后全程参加研讨会。李院长用三个关键词“聚力”“ 聚焦”“长周期”表达感受:“聚力”,研修活动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有科研、教研、学前中心、幼儿园园长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研究非常有价值;“聚焦”,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一直聚焦“师幼言语互动”坚持十年非常有价值;“长周期”,上海在参加PISA测试后反思教育研究,发现长周期研究较少,一项研究坚持十年非常不容易。接着,李院长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吸纳最新研究和理论,使研究更加高大上;第二,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或智慧化的手段开展研究;第三,学习和借鉴儿童教育如当前幼儿园情境化教学、交互环境、游戏活动等方面的国际经验;第四,研究要充分考虑到上海当下教师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浦东教发院院长李百艳博士全程参加研讨活动,首先讲了五点感受。第一,好选题,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研究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言语互动,是研究的核心点。这个选题做了十年,教师如果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上做转化,从比较浅层次的、比较随意的、不专业的交流,转变为智慧、幽默、充满爱心的话语,老师和孩子交流互动的话语方式就会发生深层次变化;第二,深研究。研究历时十年。园长、老师很投入,不断在拓展认知,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助于老师去了解儿童;第三,大规模。研修十年有40多所幼儿园近1500多人次参加,参会600多人,系列研讨活动有30多个讲座,规模效应已经出来了。相信每个老师都是一粒种子,甚至就是一颗火种,一个教师影响一个团队,园长影响几十人、上百位教师;第四,长周期。该研修团队研究十年,很投入,一件事情贵在坚持。教育研究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有一种坚守,教育科研只有长周期才能打造品牌;第五,高质量。十年的研究,看到丰厚的研究成果,看见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从一个普通的幼儿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浦东教发院科研和教研团队在提供专业支撑,提升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李院长对该项研修活动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同质与异质。幼教科研和基础教育科研有同质的特点,也要凸显幼教特点,要深入观察幼儿,揭示幼儿的特征,体现与幼儿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第二,群体与个体。研究集体教学师幼言语互动,除了面向全体幼儿的提问和互动,可以关注个体幼儿的互动;第三,引领和共生。浦东教发院扩大专业供给,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希望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发院老师在投身这个事业,和广大教师是一种共生的关系,互相促进,让我们每一个幼教人都成为一个研究者、实践者,成为儿童生命的祝福。
研讨会历时三个小时,汇报内容、专家点评和领导讲话带来一场学前教育学术研究的“饕餮盛宴”,有深度、有广度、有价值。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激励,给团队和与会教师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动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为研修活动指明后期发展方向,圆满达成研讨会预期成效。
会中、会后,教师纷纷在线留言表达收获和感受:“这才是真正的立足实践的研究”“ 专业的引领,专业的团队。今天见证了有价值的、实实在在科研大工程,了不起!”“很幸运遇到吕老师,牵着我们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今天的第一场“十年一见,砥砺成长”已经让我们心灵激荡,期待后面的更多场!”
供稿:学校发展中心 吕萍
审核:王丽琴、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