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课标理念,优化探究活动
记浦东新区科学学科第四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瞿振芳
发布日期:2022-09-19
浏览量:3522
9月19日下午,浦东新区第四周科学教研活动在腾讯会议如期举行,全区191名科学教师齐聚线上,共同参与本次活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探究活动”,本次活动包括两大环节:青年教师教学展示课和新课标学习微论坛,此外,老师们在聊天区内发表自己的观课心得。
环节一 青年教师教学展示
来自凌桥中学的唐艳婷老师为大家展示了《量筒和体积》一课,唐老师组织学生围绕核心任务“比一比三个物体体积的大小”,组织学生通过3个探究活动测量不同对象的体积。探究活动1:利用刻度尺测量规则固体(长方体)的体积;探究活动2:利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探究活动3: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3个探究活动层层递进,挑战性不断增强。
教学时,唐老师通过核心问题“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如何测量”,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巩固刻度尺的使用,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解释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学生在整堂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自己的探究结果。
环节二 新课标学习微论坛
唐老师以《量筒和体积》一课为例,分析了自己的教学改进历程和思路。首先,学习新课标中的“学段目标”“课程理念”和“探究实践”三个板块的要求,对教学思路中的“设计意图”、“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再设计;然后,根据课程理念中的“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相关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以“任务:比一比长方体小木块、水、小石块体积的大小”贯穿本节课,对三种物体的体积分别进行测量,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设计测量小块泡沫塑料体积的方案。使整个教学环节有突出的重点和明确的要求,确保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实践与思考。此外,还努力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这一理念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不外显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的评价标准,而将评价过程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过程评价的效益。
瞿老师则在阅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及课标组长胡卫平的专题报告基础上,以科学核心概念12:技术、工程与社会进行了案例式解读。瞿老师首先梳理本核心概念的主要内容,然后关注到本核心概念中有大量的学生活动,联系现有教材,以降落伞的设计和使用、自制过滤柱、塑料与生活的联系这三个实践活动为突破口进行联系和分析,找到了新课标核心概念的落地联结点。
在观课、交流的过程,屏幕外的老师们也纷纷在聊天区发表自己的观课心得,如有老师点评到:“唐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进阶水平从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把生活中体积均匀,体积有规则和体积不规则的物体与学生进行探究,确定体积测量的方法。在讲解中尤其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准确性,还强调了学生在进行体积测量时数据的分析和实验可靠性的注意事项。重点突出,最后还提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这节课是一堂非常有意义的实验探究课。”还有老师点评说“唐老师在细节的处理上做的非常好,特别是对容易引起误差的几个操作,如学生的读数、选择合适的水量,静置后读数等,指导都非常精细。”还有老师对量筒的量程到底如何判断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撰稿:浦东教发院 姚霞
审核:徐颖、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