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4日下午,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科研指导部小学科研2组“高质量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分享交流会云端举行。小学 2 组各校科研室主任以及组内在研区级课题负责人、骨干成员等90多位教师在线参与。教育科研指导部副主任郑新华博士莅临,教育科研指导部杨海燕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开展交流的是来自小学科研2组成员校内李楠等五名教师,她们的科研成果分获区课题结题鉴定为“优秀”、2022年度“浦东杯”征文一等奖,由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等五位教师分别作点评。
特殊教育学校李楠老师分享题为《积极行为支持干预智障学生挑战行为的实践研究》,李老师以研究的缘起开篇,详细阐述了研究的设计、实施、成效和反思等四项内容。
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袁铮老师进行了点评,李老师团队大胆尝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能适应全校范围的实践应用体系,从中看到了从事教育研究者的智慧和努力。
明珠临港小学鞠洪雅倩老师分享了《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班级收纳师之“雨具安放”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这是鞠老师一次项目化学习实施后的反思,驱动性问题来自师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研究也源于实践基础。
明珠临港小学科研负责人赵海宇老师进行了点评,鞠老师能够将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小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做出来”起步,经历“写出来”,最后“改出来”,呈现出精彩的学习效果。
万科实验小学谭雯静老师分享了《可视化工具“锚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成果。谭老师从“锚图”的概念、应用现状调查、应用案例、特征分析、应用原则和策略等几方面介绍了她的探究之旅。
教育科研中心组成员赵艳雯评价谭老师的分享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以“学-思-研-用”为特征的个人行动研究范例。谭老师巧用可视化工具“锚图”,开展符合学情的本土化应用,是一次有价值、走向高质量的教学实践。
第二中心小学陈佳老师以《数据驱动下以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实践》为题,分享了“以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课堂,通过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优化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建平实验小学科研负责人樊睿媛老师以“数据驱动 学为中心”为题谈到陈老师的研究从问题提出,到项目成效与反思,各个阶段都能感受到数据在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也因为有了数据的支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落地。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浦东临港小学刘一婵老师介绍了《跟着探究 指导探究 自主探究——基于创客学习课堂的“平行四边形”三次教学探索》的历程,并分别说明了三次探索的教学思路、实施、效果以及评析。
杨海燕老师以《怎样的教学实践是“好实践”?》总结本次活动。杨老师认为一次“好实践”有三个衡量的标准:首先,要有一个新的观念或理论做支撑,教师在实践中要思考新课标提出了哪些教学的新观念?其次,要有把新观念或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动的“真实践”,要像今天分享的成果那样要“多次实践”,要“有反思的实践”。最后,要能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提炼,形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或“个人理论”,要思考提炼的经验能否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是否真的促进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
郑新华副主任充分肯定参与分享的五位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成果、有收获,难能可贵,赞扬小学科研2组把一次常规活动转化为主题研究,形式新颖。郑博士也提出了期待:在研究过程中深入描述、分析有效失败及容错机制,在研究方法上更关注开展长周期的实证,还要精准聚焦新课标落地中的痛点和难点,推动高质量教学实践。
供稿:教育科研指导部 杨海燕
万科实验小学 王坚
审核:王丽琴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