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信息科技第八周教研活动在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举行,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索‘双新’实施,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教学展示环节
上海市临港第一中学的傅安老师呈现了一堂现场研讨课,课题为《数字身份辨设备》。该课程是在“双新”背景下,依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互联网应用与创新(七年级)》第六课的内容设计并实施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IP地址的表示方法与分类、IP地址编码的意义以及我国IP地址建设的发展。通过课前的小调查——记录家中各种联网设备的IP地址,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课堂上,傅老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与之共同分析讨论,学习IP地址的相关知识。例如在实施第二环节时,先抛出警方为何能通过分析数据包中IP地址的方式,追寻犯罪嫌疑人的问题,再结合查询到的IP地址的信息的分析,让学生理解IP地址的编码意义。新课标倡导真实性学习,本课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的陶慧琳老师通过平台以录播课的形式展示,课题为《过程与控制体验—交通信号灯》。本课旨在引领学生全面体验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完整设计流程,通过精心策划的方案设计、硬件组装及编程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前期学习的控制过程——包括输入、计算与输出这三个核心步骤——的实验操作与理解。借助linkboy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生不仅能够直观理解编程指令如何被输入以操控配件方案,还能观察到人为信号经控制电路接收、计算处理后,如何通过电路连接有效驱动交通灯实现闪烁功能。展示了随着逻辑设计的日益复杂与硬件搭建得更加精细,控制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且功能多样。这不仅促使学生将先前掌握的初级控制系统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进行验证与深化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更复杂控制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从而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与升华。
专题分享环节
兼职教研员蔡叶帆老师以《“小初衔接”和“初识过程与控制”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她在六年级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小学三年级网课+课改,导致电脑操作基本技能和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怎么办?”“拿到《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指南》后要如何上课?”“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如何有效实施信息科技实验教学?”四个问题展开,详细介绍了她在六年级实施小初衔接和初识过程与控制单元前几个课的情况与学生上课的反馈,为正在用《课程指南》教六年级初中信息老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说课环节
陶老师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这一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学习过程中。
傅老师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对研讨课的反思中,傅老师归纳了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课堂互动问题有待加强、理论知识讲解不够深入、课堂内的实际操作活动有限等,在教学设计中加以改进。
交流互动
在活动现场的老师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他们不仅对现场的研讨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还特别关注了蔡老师的专题分享。老师们对于在“双新”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忧和焦虑。特别是这一学期,由于所有年级都面临着全新的内容,这对教师的本体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们普遍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需要信息科技教师在短时间内适应和掌握大量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老师纷纷表示,蔡老师的分享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他们在实施六年级课程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惑提供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
活动总结
在活动的尾声,教研员刘贯南老师首先对今天的实践课进行了点评,在全面总结今天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更是面对“双新”背景下的教学提出了三项具体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入研读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的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其次,教师需要增强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教师之间可经常研讨互动,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反思,更深入地理解新课标的内容,及时更新教学设计。最后,教师需要加强研究。鼓励教师们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在教学中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刘贯南
临港一中 傅安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