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学科教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记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第八周教研活动
发布人:瞿振芳
发布日期:2025-10-22
浏览量:47
2025年10月20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生物学学科教研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中心组陶琴老师和陶翔云老师主持,周家渡学区、南码头学区、东明学区、三林学区等周边学校教师现场参与,其他教师线上参与,以“数智化赋能学科教学,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为主题,深入探讨教学创新与实践转化。


环节一:研讨课例展示
清流中学俞莉老师执教《种子的萌发》研讨课。课堂以AI智能体即梦制作的“种子数字人”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探究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通过展示煮熟种子、虫咬种子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落实“结构与功能”生命观念。在探究实验设计中,任务单采用选填方式优化学生参与度,并通过实时投屏反馈,高效呈现小组讨论成果,凸显实验设计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环节二:说课评课
俞莉老师就《种子的萌发》一课进行说课,分享了如何利用数智化工具优化实验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思考与实践。

各校教师代表结合课例展开深度研讨。三林东校钟华老师指出,AI数字人与真实情境的融合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任务单设计精准支持探究目标;东林中学劳菊华老师强调本节课对实验设计原则的逐层剖析,助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浦教院附实刘雪初老师肯定课件与数字人的生动性,及投屏技术对课堂效能的提升;上中东校张熙老师认为跨学科案例的引入为九年级教学埋下伏笔,并对实验现象展开的师生讨论体现生成性教学智慧。

环节三:论文成果分享
浦东新区民办进德外国语中学赵会景老师以《展科技之翼,激梦想之光》为题,分享基因治疗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通过β-地中海贫血治疗案例,展现前沿科技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强调项目式学习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数智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样例。

环节四:总结明确重点
陶琴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数智化教学应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跨学科实践需聚焦培养学生的5C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沟通、协作、文化理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推动课堂从“知识传递”向“思维赋能”转型。

浦东初中生物学教师将继续以技术赋能教学,以教研驱动创新,共同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王 娅
进才北校 王晨桐
审核:姚霞 徐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