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内涵与教学实践路径,推动区域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创新,2025年10月23日下午,浦东新区高三语文教研活动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贾平凹散文《秦腔》为核心载体,通过公开课、说课、评课、论文交流等系列环节,为浦东新区语文教研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区域现当代文学教学提供了优质实践样本。活动现场由浦东新区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邱俣晗老师主持,浦东新区学校高三教师代表参加。
一、公开课:三阶任务解码《秦腔》文化密码
磨课:思维碰撞,智慧交融
公开课作为教学实践与展示的重要平台,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风采的呈现,更是推动教育理念更新、促进教学方法改进的关键契机。而磨课在公开课筹备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对教学方法精心打磨、对教学流程细致梳理的过程,也是教师团队成员之间思想碰撞、经验共享、智慧交融的过程。
2025年10月20日下午,浦东新区语文学科教研员沈燕老师、浦东新区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邱俣晗老师,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语文组张颖华、王萍、周晨晔等老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公开课的磨课活动。
在活动中,沈燕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多个维度对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她引导教师们不仅要关注教材的文本内容,更要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价值。邱俣晗老师则聚焦于文本细节,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解读方式,为大家带来了许多新颖而深刻的见解。在讨论中,老师们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了在以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作为本次学术节的核心环节,《秦腔》公开课由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郑瑾老师精心设计并执教。课堂以“校报《潮生》‘文化之窗’栏目特约评论员评析《秦腔》思想意义”为情境主线,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世界对话”三大递进任务,带领学生层层深入秦地文化内核,实现从文本解读到文化思辨的跨越。

环节一:披文入情,学伴分享——与文本对话
课前,学生围绕“秦腔”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从“秦腔生成的土壤及特点”“秦人对秦腔的喜爱和痴迷”“秦腔的神圣地位”三个维度梳理文章层次。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预习成果,并进一步探讨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是贾平凹以张扬、大气、有力的文风书写激昂雄壮的秦腔、豪爽质朴的秦人与历史厚重的秦地;二是内容深层的共生交融关系——广漠旷远的秦川催生了大喊大叫的秦腔,大苦大乐的秦人又创造了大喊大叫的秦腔,秦腔是秦人对冲大苦的大乐。

环节二:沿波讨源,体悟思想——与作者对话
接着,结合课文内容与作者贾平凹的创作理念,学生学习小组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继续深入研讨《秦腔》的思想情感。从“秦腔是文学原乡与精神家园”到“彰显自立自强的民族气质与生生不息的时代精神”,同学们逐步挖掘出了文章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传统文化韧性的展现,对大气、有力文风的张扬以及对质朴刚健民族精神的厚植意义。同学们最终共同提炼出五大核心观点,涵盖创作情感、审美担当、时代价值、民族气质、乡土文化等维度,完成了对文章思想意义的系统认知。

环节三:时运交移,古今共理——与世界对话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当代秦腔文化的创新发展,链接作品主题与当下现实,思考《秦腔》的当代价值,共同总结出中国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的特点,深化对作家家国情怀与文学担当的认知。

二、多维教研:共探文学教学的深度与温度
公开课结束后,活动进入多维教研环节,通过说课、评课、论文交流的层层递进,将单节课的实践价值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教研成果,为区域语文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教学参考路径。
1、说课:清晰呈现教学设计逻辑
郑瑾老师从 “教学目标定位、情境任务设计、活动环节逻辑” 三方面展开说课,明确本节课的核心思路——以情境驱动任务,以任务带动思辨,引导学生从文学文本中触摸民族精神肌理,在古今对话中理解文化传承意义,为听课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框架。

2、评课:聚焦核心问题深化研讨
评课环节由邱俣晗老师主持。教研团队围绕 “文本解读深度”“学生活动有效性”“文化价值延伸度” 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激烈研讨。邱老师老师高度肯定本节课的示范价值,认为其在“文学鉴赏与文化思辨的结合”“传统文本与时代精神的链接”上做出了优秀表率,为区域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



3、论文交流:探索教学深化路径
郑瑾老师以“‘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开展论文交流,提出从“议题确定、文本选择、评价实施”三个维度构建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并展望了“技术赋能教学”的深化方向,为区域语文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

本次浦东新区高三语文教研活动以《秦腔》教学为纽带,将文本解读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将课堂实践与教研创新相融合,不仅为现当代文学作品研读提供了一种具象路径,推动了“文化传承与学科育人”的深度融合,更展现了我区“校际联动、共同成长”的教研新生态。未来,我区将持续推动此类聚焦核心素养、深耕学科育人的教研活动,助力区域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教学研究指导部 沈燕
北蔡高级中学 席蒙瑶 郑瑾
审核:胡根林 徐宏亮